【团圆行动】失散别离四十年 广安岳池公安助团圆

  
2021-10-25 09:58:32
     

“寻亲四十载,今日终团圆。”在分别四十年后,包世成终于和妈妈郑维英抱在了一起,喜极而泣。这四十年,是分别的四十年,也是彼此思念和找寻的四十年。

10月23日一早,在四川省岳池县兴隆镇百家店村的社区活动室,郑维英焦急地望着路口。而另一边,包世成也在公安民警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赶来。10时许,郑维英和包世成在路口相拥而泣,在乡亲和媒体的见证下,实现了团圆梦。


“在岳池县公安局及‘宝贝回家’公益组织等多方努力下,最终确认郑维英与包世成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岳池县公安局民警童岚程宣读:“也就是说包世成是郑维英失踪四十年的儿子黄成。”在认亲仪式现场,每个人都洋溢着感动的喜悦。

据悉,这是公安部“团圆行动”以来,岳池警方找到的失散最久的亲属。“将近四十年,我没有一天放弃找你!”包世成挽着妈妈的手臂,坐在自家老屋前,彼此追忆着这四十年的生活。

失散别离

1980年秋,时年5岁的黄成在攀枝花的家里失踪。

那天,黄成和姐姐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暖瓶,黄成因为害怕爸爸责骂离家未归,不料被人连哄带骗的上了火车。年幼的黄成依稀记得,自己乘坐的火车从山区开到了平原,从遍地稻田到成片麦地,家也越来越远。因为年少无知,黄成被卖到了山东的一户人家里,经常被养父母打骂和周围人嘲笑。

据郑维英回忆,黄成的父亲得知黄成失踪那天,不仅把姐姐打了一顿,还把攀枝花的角角落落都翻了一遍。郑维英和丈夫,在此后的四十年,逢人便打听黄成的下落,即使回到了岳池老家,只要是从外地回来的人,也都会询问一番。

尽管寻人的方式落后,郑维英和丈夫也没有放弃,“哪怕和幺儿见一面我都感谢了!”已过古稀的郑维英哭着说道。过去十几年,丈夫、两个儿子和女儿相继抱憾去世,郑维英寻找黄成的愿望愈发强烈,她是真的没有想到,本以为此生再也不相见的孩子竟能重新找到。

寻亲之路

在包世成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火车站印象深刻,一家人住的是车站职工房。车站在半山腰上,附近都是山,铁路下面是悬崖。父亲留络腮胡子,一米七几的个子,妈妈很漂亮。

在养父母家待了一年后,因为周围人的歧视和嘲笑,年幼的包世成再次出走。这一次,他要找到回去的路。凭着记忆里的火车站,相继辗转山东、河南等地火车站寻亲,从春天找到了冬天,最终倒在了一个又冷又饿的夜里。

据包世成回忆,自己被河南信阳的一位老人救起,在和老人生活一段时间后,包世成被当地的一夫妇长期收养。直到16岁外出打工,包世成基本没有离开过养父母,找亲人这件事成为了他的一个心结,始终萦绕在心头,每每想起,内心总难免生出遗憾与苦楚。

“我现在的名字是养父起的,时间长了,就忘记了原来的名字,也不记得父母的名字了,不然几十年前就找到了。”外出打工后,虽然和妻子定居浙江湖州,但包世成没有一天放弃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足迹遍布全国。


回家路远

2013年,包世成参加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寻亲,讲述自己的寻亲之路,引起一时轰动,媒体争相报道,现在依然能在网上看到当年的痕迹。同时包世成积极联系“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到全国各地寻亲,并到各地公安机关登记、采集血样。

通过岳池警方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排查,发现与岳池县兴隆镇群众郑维英丢失孩子的情况很相似。2021年8月,岳池警方将采集到的郑维英、包世成血样送至广安市公安局DNA实验室进行检验复核,并申报省厅进行DNA国家库比对。

让人欣喜的是,比对结果确认郑维英与包世成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岳池警方立即和郑维英、包世成联系,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了双方,同时积极组织认亲活动。

以前的黄成、现在的包世成,回到老家不禁感叹,四川口音让他倍感亲切,他说:“感谢岳池警方和‘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没有你们,我可能再也找不到我的妈妈了。”

(袁广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