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服务为民生 ——南部县残疾人联合会为民办实事侧记

  
2021-09-01 10:57:24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南部县残疾人联合会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残疾人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南部县残疾人联合会召开省外务工残疾人岗前培训会

创新驱动 拓展就业渠道

“非常感谢残联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找到工作,有一份收入。”南部县残联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上,应聘人员黄秀荣激动地说。

近年来,南部县残联认真践行以残疾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为打开残疾人就业难的瓶颈,该县残联一班人敢思、敢想、敢做,在党组书记、理事长黄发纪的带领下多次对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残联和就业部门,奔赴实地考察爱心企业,学习当地残联和就业部门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先进理念和具体作法。经过实地考察学习、交流、洽谈,目前,南部县残联在广东省江门市伊尔乐厨卫公司建立了一个残疾人跨省集中就业基地,在四川迈京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一个残疾人县内集中就业基地,确定县内定向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32家。

据介绍,通过专场招聘跨省就业残疾人,由县残联、应聘公司统一安排专车送达,成都启航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南部项目部”两名工作人员全程随行陪同。通过岗前培训后,残疾人便正式上岗。

送教上门 情暖折翼天使

“得知你们要来,小石早早地在路口守候了。”小石奶奶握着特教老师何秋的手激动地说。小石看到老师们的到来,兴奋得一个劲儿鞠躬、敬礼。

小石患有重度智力障碍。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负债累累。小石的父母外出打工还钱,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害怕与人沟通,时常会出现轻度的焦虑。针对小石的特殊情况,特教老师们不仅上门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会了爷爷奶奶怎样帮小石进行康复训练。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小石慢慢发生着改变。

近年来,南部县残联高度重视残障少儿控辍保学工作,切实做到“一个也不能少”。针对该县103名中重度残疾学生不能到校就读,全面实施送教上门工作。南部县特教学校校长范毅介绍,送教上门主要是送知识、送物质、送康复、送政策、送观念。对特教学校来说,不仅要关注学生本身,还要关注他的家庭,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以及国家针对残疾人制定的福利政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获得内生的动力。

产业扶持 助力乡村振兴

“感谢残联的帮扶,让我能够创业成功,并带动了身边的残疾人就业。”赵清武感激地说。

赵清武早年遭遇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为了年幼的孩子,他萌生了开办面粉加工作坊的想法。由于资金等原因,他一度迷茫。了解到赵清武的困境后,市、县残联积极协助他想点子、做方案,分别给予赵清武创业补贴,在创业过程中给予相关指导,使得面条加工坊的生意逐渐红火。在产业扶贫的政策推动下,赵清武还牵头成立了“南部县老鸦自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当地5户残疾人吸纳进来,带领他们共同致富。此外,他还学习了烤酒技术,建起烤酒作坊,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年收入超10万元。

近年来,南部县残联把残疾人产业扶持、就业(创业)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帮助他们激活自身造血功能。坚持培训推荐就业,协调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定期举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30余场次,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采取“龙头引领、辐射带动、全面发展”的模式,先后注入扶贫资金,帮助残疾人发展致富产业,带领161名残疾人入股定期分红,年人均增收超过3000元;帮助何德财、马大琛等残疾人创建食品有限公司和小龙虾养殖基地,并带动2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在全县建设以种养殖业为主的残疾人示范产业园15个,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区)325名残疾人入园就业、自主创业。公益设岗兜底就业,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提供爱心公益性岗位1488个、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

近年来,南部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各项工作不但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获得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南充市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杨林 文/图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