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组合拳 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效

  
2021-09-06 15:18:47
     

彭希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惠民工程,为持续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区紧紧围绕“全覆盖、全规范、全时空”的目标,打好“五四三”组合拳,充分激发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效。

五主体各司其职 确保责任分解落实

新津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以律师事务所、村(社区)、司法所、街道(镇)、区司法局为主体,五个主体各尽其责,有机联动,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走深走实。

律师事务所负责选择优秀律师为村(社区)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并加强对律师服务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村(社区)一方面积极配合法律顾问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同时配合做好村(社区)法律顾问绩效考核,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基层司法所一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加强法律顾问与镇街、村(社区)之间的对接协调,另一方面对法律顾问进行常态化监督管理,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测评,同时及时发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中的问题提交司法局。街道(镇)则发挥属地管理主体作用,协调开展法律顾问工作,并组成联合考评小组,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年度考评。

区司法局制定严格聘用程序,公开择优选拔法律顾问;创新服务形式,“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法律服务;完善法律顾问进出、管理、考核等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完成评估验收;加强经费保障,为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提供良好保障。

四环节环环相扣 实现顾问项目闭环

新津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落地落实过程中,他们对项目采购、开展服务、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四个环节进行闭环式管理,实现环环相扣,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项目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在项目采购环节,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择优选拔法律顾问,优化法律顾问人员配置,实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双向选择。在开展服务环节,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服务方式、服务标准、服务规范等,要求法律顾问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包括加强法律审核把关、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等。在督查考核环节,采用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自我测评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通过律师事务所自评、村(社区)“两委”及群众代表满意度问卷调查、考评小组考核评估得分、律师事务所确认考核结果等步骤开展考核评估。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法律顾问退出机制实行的重要依据。在绩效评估环节,则由区财政局按照相关要求对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次年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重要依据。            

三举措持续加码 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为充分提升法律服务实效,新津区通过系统式培训、清单式服务、台账式管理三项举措持续加码。

系统式培训是通过建立法律服务人才库,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座谈讨论、业务培训、思想教育等形式,就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服务难点、对接协调能力等,分主题定期开展法律顾问培训,提升法律顾问整体服务能力水平。清单式服务是指建立“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法律顾问接单”的“清单式”精准服务模式,通过制定“标准化服务清单+特色化服务清单”“线上服务清单+线下服务清单”,用清单化、数字化服务问需于民、便利于民,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台账式管理则是通过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台账实行动态化调整,充分发挥台账化管理监督、管理和指导作用。台账内容包括法律顾问花名册、法律顾问走访签到台账、来访来电来信咨询登记台账、考核评估台账等。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