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守护者 百姓贴心人——记成都市新都区桂湖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队长何晓磊

  
2021-09-19 16:47:4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人物档案】何晓磊,男,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桂湖派出所社区警务队长,1985年1月12日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因工作表现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5次、优秀公务员2次、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次、区级优秀共产党员1次、省厅全警实战大练兵第一批省级“标兵个人”。


何晓磊自从穿上警服,就一直对社区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他担任社区民警期间,他常说:“社区就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何晓磊所管辖的社区是桂湖辖区最为复杂的社区,在融入社区多元治理中,他重点把握群众自治“一张图”的“微.联.家”模式,其中何晓磊的在辖区实行“微联家”治理模式融入社会治理的工作情况成绩尤为显著。

何晓磊担任社区民警的初期,性格比较内敛,与群众接触还有些生疏,也产生过畏难情绪。在枫桥经验涌动警营的新时期,何晓磊接过施营社区副书记“接力棒”,角色由“参与者”变成了社区的“管理者”,思想由原来的“不想下社区、怕揽事”,转变成了“主动下沉、多管事”,工作模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单”的警务模式,转变成了“主动作为”。


这样的转变,源自一次普通的纠纷调解。天源小区的刘大妈向何晓磊反映,自己的儿子小张长期酗酒,儿媳妇带着孙子要离家出走,何晓磊发动小组长、网格员,轮番给小张做思想工作,他们把成都医学院的老师请到社区,用实际案例告诉小张长期酗酒的危害;他们创造亲子机会,让小张和自己的家人在“百花谷”景区有更多的沟通交流。何晓磊一次次的“牵线搭桥”,让小张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终于成功戒酒,现在逢人便说“少喝酒、多喝茶,家才像个家。”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这样的效果极大的触动着何晓磊的内心。

尝到了主动出击的“甜头”,何晓磊开始思考工作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正,何晓磊创建了“微联家”治理模式:首先,建立了三级工作体系:第一级选择相邻的10户商家组成一个联勤点,推选出小组长。如遇小区,就以单元为单位推选出一个单元长作为小组长;第二级由网格员构成;第三级由社区民警和社区“两委”成员构成。通过运行三级工作体系,实现了两个联动:一是实现了“网上”的联动。通过建立“小区微信群”和“单位微信群”,有效的加强了辖区群众邻里之间的沟通,和睦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利用微信群和“三级体系”,“点对点”地面对群众搜集和上报情报信息,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通过微信群“点对点”,通过工作站,“面对面”开展咨询和求助,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大大的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实现了“网下”的联动。利用“三级体系”,在辖区内形成“分段划片、十户成线、百户成片”的治安防范网络,充分发挥、引导辖区志愿者、党员服务队等定期开展巡逻,让辖区群众联防自管,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利用“三级调解”的矛盾纠纷调处功能。也就是当发现矛盾纠纷时,由小组长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调解,作为一级调解;当小组长不能解决,则将情况上报网格员,由网格员进行调解,作为二级调解;若网格员无法化解,由网格员上报,由社区民警、社区“两委”组成工作组进行调解,依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调解的方式作为第三级调解,这样就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

“三级体系,六大职能”的信息化网上网下的联动工作机制的形成,打通了网格化社区警务的“毛细血管”,编织起信息化、网格化的群防群治的社区警务网,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同时也大幅提升情报信息的搜集和上报能力、更加便捷和直观地进行法律宣传和警情通报、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防范,组织群众自防自治。还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一标三实”更新维护和重点人员管理和提升咨询和办证服务效率,有效的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辖区的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忠实承诺。

编辑:徐雯夏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