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泸县突发6.0级地震,大量房屋建筑受损,群众安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灾情就是命令,泸县法院干警们闻令而动,主动请缨,积极参与救灾,或走村入户排查灾情,或搬卸灾后物资,或协助搭建帐篷,或开展心理辅导……同时,泸县法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正常开展,做到抗震救灾与审判执行工作两不误。一个个镜头的定格,诠释着法院干警的责任与担当。
镜头1 全员出动
“老人家,地震了,你家房子有啥损害没有?”
16日上午8时,大雨滂沱,泸州法院“酒麒麟”志愿服务队泸县分队150余名志愿者组成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第一时间奔赴云龙镇的龙河村、战旗村、大水河村和朱梅滩村,详细了解灾情、排查安全隐患、安抚群众,实地走访群众800余人,切实把关爱帮扶送到群众心坎上。
镜头2 凌晨在线的“红马甲”
16日晚,泸县嘉明小学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物资和人力保障紧缺,急需志愿者。泸县法院在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32名法院志愿者赶赴现场。
他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协助搭建帐篷、搬运物资、转移安置群众,4个小时的接续奋战,共参与抢险救援、灾民转移及安置、分发物资等400余人次,帮助疏散转移群众近百人,协助发放物资230余件。
镜头3 帐篷外的忙碌与欢笑
17日上午8时,泸县法院再次组织20余名志愿者奔赴下一个安置点嘉明镇复兴村,法院的志愿者们齐心协力、默契配合,经过3个多小时的辛勤付出,52座帐篷内折叠床的铺装和床上用品的摆放已全部完成……
“法官小哥哥,我们再玩一次好不好?这次换我来当老鹰……”
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了解到这里有好几个小孩因地震而暂停课业,他们显得有些闷闷不乐。为抚慰和疏导孩子们的负面情绪,于是法院志愿者小哥哥想出了“老鹰抓小鸡”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去潜移默化安抚孩子心灵。他们在志愿者小哥哥的带领下,跑着、嬉戏着,脸上甜美的花儿逐渐绽放,笑声穿透耳膜飞向了田野与村庄……
镜头4 线上+线下都可以
“喂,法官,请问这两天可以到法院来立案吗?”
“可以的。经过抢修,现在诉讼服务大厅已经可以现场立案了。你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等进行线上立案……”
线上线下都可选,灾后立案也不难。为满足灾后群众的司法服务需求,泸县法院坚持“民生优先 便民高效”为原则,设立应急导诉台,为来诉群众持续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开通涉灾案件绿色通道,对涉灾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化解,及时解决涉灾纠纷。及时抢修网路和专线,全面保障信息网络畅通,依托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等在线诉讼平台,明确专人负责接收、流转、处理,确保线上立案第一时间得到办理。17日,网上立案和现场立案62件。
镜头5 执行办案不停歇
“喂,法官,我急着去外地做生意,买不到机票……我今天要过来交钱,可以给我解除高消费限制吗?”
“泸县地震,法院办公楼受损严重,网络也不稳定,我们想想办法,尽量帮你办。”
16日13时许,泸县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刚刚排查完灾情,就接到了被执行人王某某的电话,立即投入紧张地执行办案工作,顾不上法院办公大楼破损严重,通过技术人员紧急恢复执行网络,抓紧一切时间办结案。16日,已办结首执案件38件,办理案款支付18笔47万余元,冻结账户39件次。
镜头6 “帐篷法庭”庭审忙
“现在开庭!”
17日15时许,随着法官手中法槌一声敲响,在泸县法院篮球场,两场特殊的“帐篷法庭”正在开庭。由于机关审判庭在地震中受损,已不能正常使用,泸县法院依托篮球场设置应急诉讼服务点,利用12顶帐篷临时搭建4个临时审判庭,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便捷诉讼服务。
震后36小时,无论是在审执一线还是在救灾现场,他们一直都在,泸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