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公安:强化社会防控机制,收获群防群治“平安果”

  
2021-09-27 14:39:46
     

在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中,泸州公安基层派出所广泛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组建、指导平安类组织721个,群防群治力量超3万人,指导其开展治安巡防、风险防范、矛盾化解、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出收获群防群治的累累硕果。

(一)建立巡逻防控“第一防线”

泸州公安基层派出所依托企业、单位、商圈物业、小区物业、环卫、城管等企事业单位组建巡防队,利用工作便利性,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实时关注辖区社会面动态,排查内保单位安全隐患。大山坪派出所社区民警每天对由辖区物业保安、企业保安、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微光志愿者等组成的“五色马甲”护卫队63个点位进行对讲机不定时点调,询问治安情况,指导自治巡逻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参与矛盾化解,制止不文明行为。今年以来,辖区三分之二的成型小区实现零发案,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0%,“两抢”案件全面“归零”。


对于农村地区,基层派出所依靠住户建立长线防控。涉县石桥派出所充分利用当地种、养殖户、企业职工、护林员、林区住户,先后组建起小龙虾巡逻队、小果园巡逻队、小矿企巡逻队、小火源巡逻队。“四小”巡逻队组建以来,全镇未发生一起盗虾、盗果苗、果子案件,排查整改交通安全隐患50起,及时制止游客野外生火野炊32起,协助派出所抓获涉毒人员1名;合江尧坝派出所选拔责任心强、会骑摩托车的党员群众,组建“古驿骑兵队”,由派出所民警带领,每日对辖区开展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自铁骑队组建以来,每周巡逻不少于2次,协助抓获1名在逃人员。

(二)建立化解矛盾“第一阵地”

全市公安机关以“三级矛调”为核心,牵头发动、建立常态化的“街道、社区、小区”矛调三级构架,确保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一是在街道,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落实人民调解员专职驻所、公益律师巡回驻所、乡贤五老联合调处等机制,完善司法确认制度,使调解具有了法律效力,提升调解的执行成效。二是在社区,将调解阵地前移到警务室,兼职人民调解员进驻,通过广泛建立物业小区、重点单位、行业场所等微信群,摸排掌握辖区纠纷苗头、互通信息、共同跟进化解。三是在小区,建立以物管为主体、业委会代表参与的群众自治组织、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小区治理体系,组建自治队伍、培养“带头人”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化解,特别是对于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类纠纷,跟踪锁定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化解。目前,全市84个中心派出所已建立驻所调解室84个,建立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2425个、落实调解员或工作人员12766人,采取专职坐班、巡回“赶场”、联调进村社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2019年至今,全市接报各类矛盾纠纷32196起,调解化解31013起,调解成功率达96.3%。


(三)建立服务群众“第一桥梁”

一是法律援助,江阳大山坪派出所借力街道注册的“绿益行公益促进中心”孵化“酒城儿女”平安类组织,整合辖区13家律所的党员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义务进社区进家庭法律援助;

二是排忧解难,石桥派出所以松松党支部为圆心,通过特色党小组,为辖区内需要服务的群体或个人提供公益服务,对辖区800余名留守儿童实施“留守不独行、安全伴我行”童伴计划;鱼塘派出所通过“微家平台”在小区、楼宇、学校等建立8类“幸福微家”,实现在社区15分钟生活圈内八项服务必达。

三是防范宣传,联合“警盾公益宣讲团”进学校进企业普法教育、防范提醒、疫情防控、反诈宣传,逐渐形成人人参与反诈的良好工作格局;大山坪派出所在人员密集场所和居民院落建立了“坪安气象站”和“坪安瞭望站”,发布平安播报,开展法治宣传,让法治氛围覆盖到各个角落。

(四)延伸治安信息“第一触角”

在群防群治队伍中广泛物建设置“民情收集点”,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搜集、掌握各类治安信息8000余条。龙马潭莲花池派出所群防群治队员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协助派出所在黄赌毒专项整治中铲除了涉黄“顽疾”,叙就西城派出所与驻村辅警、村委治保会等一道深入各村实地进行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今年以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路段15处,查获交通违法行为67起,开展安全劝导620余次,有效净化了农村道路安全环境。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