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南充公安机关召开“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南充共计侦破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47件,公安部督办案件1件,省公安厅督办案件14件,采取刑事强制措置189人,移送起诉113人,查获非法捕捞器具452具,挡获各类渔获物1000余公斤(其中含一条3.6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禁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南充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彭远介绍工作情况。
置顶政治站位,狠抓组织推进
长江“十年禁渔”既是一项具体工作,更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抓好贯彻落实。市局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会议要求,切实把全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最高站位、最严要求推进打击非法捕捞工作。市公安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局属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非法捕捞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森林警察支队,抽调专人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综合协调、情况信息收集、重大行动部署和督导考核等工作,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市公安局以省公安厅“护旗”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对标对表考核指标,逐项分解,挂图作战,机关基层不分你我,共同巡查、共同蹲守、共同参与案件办理,形成三级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省公安厅“护旗1号”专项行动中,南充公安机关取得打击非法捕捞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全市公安机关不骄不傲,接续奋战,一鼓作气夺得“护旗2号”专项行动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本月底“护旗3号”专项行动即将结束,南充公安将继续力争上游,确保打击非法捕捞工作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实施最强措施,提升打击质效
全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禁”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森警、派出所等部门打击非法捕捞犯罪的主力军作用。
在日常巡逻、昼夜蹲守、群众举报、行政部门移交等传统线索来源的基础上,市公安局专门组建非法捕捞线索排查专班,对抖音、快手、百度贴吧等外网平台每日巡查摸排,对内网警情案件进行梳理研判推送,共计梳理线索647条,核查成案17件。市县两级森警部门联合派出所不定期对沿江沿河乡镇317家餐厅、鱼庄、鱼店进行暗访,获取重要线索23条,组织侦破团伙案件3件。在沿江村民、退捕渔民、垂钓爱好者和非法捕捞犯罪嫌疑人中布建情报耳目,共计建立特情耳目43人,获取线索115条,核查成案8件。
市公安局统筹技侦、网安、情报等要素,依托“雪亮工程”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强化发现线索力度,实现快速发现、精准打击。高坪区分局办理的“胡某、王某等人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就是利用无人机发现线索,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为发挥公安部门职能优势,形成防范、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活动的合力,南充市公安局分别与周边绵阳、遂宁、巴中、广元、广安、达州6市公安局签订《跨区域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联动执法协作机制》,建立起“联席会议、联络员、联动执法、线索移送、重大案件会商和督办、风险隐患协同防范、信息共享”七大制度机制,为下一步构建跨区域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无缝对接”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森警支队对2020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办理的非法捕捞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对大要案件和典型案例深入梳理,首创打击非法捕捞“一案七查”工作机制,先后侦破非法捕捞团伙案件7件,其中营山“黄某非法猎捕濒危野生动物案”、南部“刘某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等4件团伙案件,被列为省公安厅“长江禁渔2021”督办案件,共计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7人,查获非法捕捞器具28具,扣押三无船舶2艘,挡获各类渔获物130余公斤,得到省公安厅领导的高度认可,在全省进行推广。
营造浓厚氛围,形成高压态势
在强力打击的同时,全市公安机关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禁捕氛围,形成打击非法捕捞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市公安机关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一标三实”等工作,主动走访转产退捕渔民587人,无证渔民113人,沿江村民1758人,曾因非法捕捞受到打击处理人员21人,村(社)干部169人,宣讲政策法规,收集涉渔信息。利用“大调研大摸底大评估”活动和长江水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等时机,张贴禁捕宣传通告4000余张,宣传资料2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10余条。全市公安机关积极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海事等行政执法部门,对渔具店、农贸市场、餐饮场所、江河船舶等重点部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在江边、江面进行常态化巡护、巡航,用联合执法形成强大的现实震慑。共计出动警车476 辆次,警力1257人次,进行联合执法261次,检查涉渔重点部位576处,成功侦破行政执法单位移交的刑事案件17件。
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