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警”,在罗瑞卿大将故里

  
2021-06-01 14:07:4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牟廷河 文/图

南充是共和国首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大将的诞生地,在这片红色沃土,大将故里,老魏和谐警务、老陈夫妻警务、赵东单车警务……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西城派出所,传承红色基因,孕育新时代民警续写新时代“枫桥”典范。

老魏和谐警务




社区民警魏光今年55岁了,被辖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老魏。他所在的府苑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地带,街巷逼仄,楼栋密集。为了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多,矛盾纠纷多的情况,西城派出所专门成立了老魏调解室,老魏在这里一干就是13年,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满意率达100%。

在西门坝街,王某和张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从10年前的装修问题开始,两家人就有了矛盾。张某家喜欢养狗,王某家又喜欢养猫,两家经常为猫和狗产生的噪音、破坏等琐事引发吵架,继而发生冲突,两家人十年来小吵小闹不计其数。

去年10月19日,两家人因为一些小事又闹起了矛盾。老魏和社区干部10多次登门开导双方当事人,最终成功化解了这段十年的“积怨”。

70多岁的何大爷在一家餐厅的厕所里因为滑倒致手臂骨折,对于赔偿问题,刚开始,何大爷与餐厅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老魏历经3个月、调解18场次,制作笔录、视频60个G,终于解开了双方的心结,成功调解了这场纠纷。“魏警官讲理讲法,讲情讲义,有水平!他的调解,我最服!”何大爷见老魏辛苦还专门给他送上一碗米粉以示感谢。

老陈夫妻警务




陈守洪是西城派出所小西街社区民警,小西街社区位于顺庆老城区,街道狭窄,房屋老旧,小商店小饭馆密布,常住人口近万人,居民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矛盾纠纷多,治安状况复杂。

陈守洪的警务室就设在社区的小院子里,三年前,警务室里多了一个特别的身影——陈守洪的妻子蒋香兰。她比他小三岁,两人已一起走过了近30年,如今还有了小孙女。警务室则因蒋香兰的出现而有了另外一个特别的名字:“夫妻警务室”。

2018年,蒋香兰退休后便成了小西街社区警务室的编外辅警。从最初来警务室帮忙打扫下卫生,给老陈倒倒水、翻翻资料,到后来的固定“上下班”。多年的警嫂,蒋香兰对社区警务工作也有了一些熟悉和了解,群众来咨询户政业务、《居住证》办理等事项她都能解答。防火、防盗、防骗的基本常识蒋香兰常常宣传,小矛盾小纠纷她也能劝说调解。蒋香兰的到来,既减轻了老陈的担子,也增添了警务室的活力。

动态维护“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是社区警务工作的核心,点多量大,很多居民平时白天上班,采集只有在夜间或周末进行。几年来,已经说不清蒋香兰陪老陈登门入户了多少次,夜间帮忙照电筒、敲门,夏天提水杯、扇扇子。周末陪老陈进小区、爬楼梯当运动,回到家还得打扫房间、做饭,蒋香兰不说苦不说累,能支持老陈工作就感到很欣慰。

赵东单车警务





早晨的农贸市场里热闹无比,人群熙来攘往,人民南路社区民警赵东推着自行车在市场里穿行。“赵警官又来巡逻了哇。”和赵东熟识的群众打着招呼。

辖区里人流量大,交通拥堵,还有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更显拥挤。但是这个问题没有难倒赵东,2010年,他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人民南路社区。

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赵东把挎包一背,蹬着自行车就到辖区里转一圈。遇到需要解决的事情,把自行车往角落里一放马上就可以投入工作。自从赵东的单车警务推出之后,他和辖居民很快就熟悉了起来,有什么警情,有什么苗头,他们都会主动跟赵东说。

单车警务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一次,赵东接到辖区里一名70多岁的老人的电话求助,家里漏水了,已经“水漫金山”,老人非常着急。

挂掉电话后,赵东骑着自行车就赶了过去。当时正是上班高峰期,交通十分拥堵,路上的汽车排起了长队。但是赵东却没有受到影响,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老人的家中,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很快便解决了漏水的问题,老人拉着赵东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11年时间,赵东已经骑坏了2辆自行车,“单车警务提高了办事速度,也提升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赵东说。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