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曹晋敏 郭建民 李琪 赵诗柯
灯火里的自贡,青春婀娜;阑珊处的英雄,胸怀辽阔。
自贡,这座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流淌着革命英雄的血脉。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江姐江竹筠、思想开明致力于革命和教育的吴玉章,三个人奏响三段激昂乐章,荡气回肠。
以“百年辉煌”为主题的彩灯大世界
老一辈革命先烈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鼓舞人心。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自贡政法人铭记他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时刻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发扬好革命精神,把红色基因融入政法血脉,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南国灯城,千年盐都。这里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这里人民的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这里政法干警始终铭记革命先烈,接好时代“接力棒”,传承发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传统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披荆斩棘的战斗姿态砥砺奋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人。
战争年代需要卢德铭,
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卢德铭”
“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你们也不要来信。我没有钱寄回来。”这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家书。
赖誉在卢德铭纪念馆追寻记忆
在自贡市自流井区的一座小山上,卢德铭故居、纪念馆与纪念碑记录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1905年出生于自贡市,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征和北伐中冲锋陷阵、屡建奇功,是叶挺麾下的著名战将,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斗,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将才”。
戎马倥偬之际,他没有忘记给家人写信,一封封书信将行军途中的见闻、战斗中的艰难传回家中、传给后人。
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战斗中,为掩护部队,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战争年代,需要卢德铭冲锋陷阵;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卢德铭”建设祖国。
站在卢德铭故居前,自贡市自流井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未成年人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赖誉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再次重温入党誓词。他说,每当这时候,他都感觉到自己与党靠得更近了。
“卢德铭烈士在民族危亡之际,为国家求主意、寻出路,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体现出的一腔报国之心与坚定的革命意志、深厚的党性修养,深深影响着我。”赖誉不只一次来到这里,只为更深刻地理解卢德铭“德行兼备、铭记使命”的精神。“只有自己理解了、感动了,才能去教育与感化别人。”赖誉说。
在一次协助同事摸排公益诉讼线索的过程中,赖誉第一次来到了卢德铭烈士故居。“当时我刚从事未检工作不久,时常感到工作压力大,心中有畏难情绪。了解到卢德铭的先进事迹后,跟他坚定的革命意志、深厚的党性修养相比,我深感惭愧。”赖誉说道。
从此,赖誉逐渐克服了自己“怕麻烦”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检工作中。他主动延伸检察职能,到自贡交通广播青春集结号栏目向全市听众宣讲法律知识;多次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矫治教育方案;安排涉罪未成年人参与创文公益活动、旁听法庭庭审、参加法治成年礼、参观卢德铭故居等活动,旨在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未检工作方针。
在卢德铭精神的指引下,赖誉的检察工作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他认识到不管付出再多努力,哪怕只成功挽救了一名未成年人,工作也会因此充满意义。他还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卢德铭精神传承到许许多多未成年人的生活中,指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年初,赖誉带着6名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参观了卢德铭故居及其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这些未成年人了解到卢德铭烈士从立志报国、文成武备、秋收起义到血洒芦溪的革命历程,直观感受到烈士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被烈士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所感染,真切感受到新中国从弱到强的来之不易。
其中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参观后写到:“想想自己现在跟卢德铭上战场时一样的年纪,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用血肉换来的,应该好好珍惜、遵纪守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江姐精神落实到工作中,
就是为民办实事
一部《红岩》,让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她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大山铺,溪水畔,江家湾旁,江姐故居。环顾四周,这里依山傍水,翠竹掩映,绿树成荫,秀美而宁静。
武锦松每次巡逻到江姐故居,都会进来重新温习这段历史
展厅里,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让人情不自禁再一次想起那个发生在黎明前夕的故事: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举世瞩目的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0月7日,这一消息传递到了被关押在重庆的江姐和狱友们身边,她们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并决定用她们的方式为新中国献礼——绣一面属于自己的五星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那一天,打着这面旗帜冲出牢房、迎接胜利。于是,她们拿出了一床红色的绣花被面和几张泛黄的草纸,凭借自己的想象,做好了一面“五星红旗”。这面旗虽然粗糙,却被江姐和狱友们当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藏在牢房角落一块松动的地板下。遗憾的是,这面旗帜终究没能如愿在狱中升起,江姐也没能见到真正的五星红旗。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对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除少数人突围,200多名革命志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江姐英勇就义。
江姐虽已不在,但她那钢铁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驻扎在江家湾的大山铺派出所民警。
到辖区内的红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姐故居参观学习,是大山铺派出所每一名新警的必修课。从2011年到所内担任副所长至今,武锦松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江姐精神来武装这支队伍,如何将江姐精神融入到派出所日常工作当中。
江姐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就是为民办实事。近年来,大山铺派出所坚决去机关化,做实社区警务,按照“民警包片”“辅警包村”的模式,将优势警力下沉至村、社区,将近一半警力下沉至“最前线”。
2019年8月,派出所民警在下乡采集基础信息时,正好遇到村民“打谷子”。民警二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文件袋便上前帮忙,在与村民拉家常的过程中完成了信息收集工作。此后,该民警每次下乡前,都会提前打电话问当地村民“需不需要带东西”。一来二去,双方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充分发挥社区民(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和贴近群众优势,大山铺派出所广泛拓展派出所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结合执法办案队和巡逻防控队,同步压减可防性案件,防止突出治安问题在辖区形成气候,实现辖区警情、可防性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龙骨傲苍穹,彩灯耀中华。自贡三张名片“盐、龙、灯”,大山铺派出所辖区独占其二,派出所的民警们承受着巨大的挑战。
2020年1月,历史悠久的自贡灯会从彩灯公园搬至中华彩灯大世界。1月17日灯会开幕,1月24日因疫情闭园,4月30日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复展。所有环节大山铺派出所均全程参与。为保障灯会安保工作顺利推进,派出所提前规划不同节点对应的侧重点,制定相应方案,合理调配人手:复展前以“社区警务队”为依托,强化安全检查和巡逻防控,确保开园前一切设施符合迎展要求;复展中整合彩灯大世界安保力量,组成“社区民警为主导,社会安防为补充”的巡逻联防队,加大对园区内部和外围的步巡、车巡频率,全力提升观灯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
在江姐的“注视”下,大山铺派出所民警们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寓警于民、融民于警”理念,响亮喊出“人民公安为人民,社会治安众人管”的口号,通过“借力于民、借智于民、借势于民”,实现组织发动群众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派出所工作认可度、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的“两升一强”效果。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久久回荡在江姐故居。不惧风雪迎难而上的江姐精神,指引着大山铺派出所砥砺前行。
为民办实事需要坚持多久?
一辈子!
为民办实事需要坚持多久?一辈子!这是吴玉章给出的答案。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们的吴玉章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这是毛泽东对吴玉章的评价。
邹晓燕和同事参观吴玉章故居
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这名一直走在民主革命前沿的“延安五老”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一生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他始终战斗在革命第一线,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历史时期,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发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青年共产党,为中国和四川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彪炳史册。
白驹过隙,光阴如水。2019年6月,荣县法院在吴玉章故里所在的双石镇成立“玉章故里——蔡家堰”无讼新村,将法治文化与名人故里的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一辈子做好事”融入时代主旋律,打造出“五位一体”解纷机制,筑牢诉源治理工作。
“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东风得势,时代更新。趁此时机,奋勇前进。”这是吴玉章的自励诗,也是荣县法院双石法庭庭长邹晓燕的座右铭。14年来,吴老的光辉革命历程激励着邹晓燕始终心系民生,扎根基层。
2007年,邹晓燕踏出校门,进入荣县法院。此后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辗转于多个派出法庭工作。岗位虽然在变,但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不变。“玉章故里——蔡家堰村”无讼新村创建点启动运行以来,邹晓燕开通“小邹法官微信工作群”,邀请群众、村干部、乡贤五老进群,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在线解答法律问题。
随着群众与法官沟通次数的增多,“晓燕说事工作室”应运而生,专门接待来访群众或走访相关群众,拉家常、讲法律、讲政策、听建议,并收集掌握新发纠纷或苗头性纠纷情况。
仅仅依靠法庭现有的人力物力,要维持“无讼”还是有难度的。为此,蔡家堰村摸索出由辖区组、村、镇三级调解组织及派出所组成的“五位一体”解纷机制,对收集到的纠纷进行研判分析,从纠纷涉及的标的大小、参与人数、复杂程度、影响程度等方面确定调解层级,即以村民小组调解员、乡贤五老“随手调解”,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联动调解”,派出所“行政调解”的顺序进行逐级调解。邹晓燕几乎全程参与调解,同时负责协助指导及制定调解措施。
邹晓燕将吴老“做好事”的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当起了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排头兵”。“让群众少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钱。哪怕自己多跑跑路、多加加班,也尽最大可能为当事人提供便利。”邹晓燕说。
2021年3月,一起因村民屋后排水沟被掩埋引起的纠纷,经过巡回审判开庭、两次调解,得以圆满化解。被告自贡某建筑公司当场支付了原告林某6000余元用于修建护坡,双方皆大欢喜。
拿到赔偿款后,林某激动地握着邹晓燕的手说:“小邹法官,我是因为你,才接受调解的。外面那么冷,你们一回二回地专门到我家开展工作,我看着心疼啊。我感谢你们。你们是人民好法官,好同志哟!”
原来,在受理该案后,邹晓燕得知林某已到耄耋之年且住处距法庭比较远,便和书记员主动上门,多次去林某家送达文书、进行现场勘验,又到林某家附近组织了两次巡回开庭、现场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巡回审判作为基层法院开展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方便群众诉讼、减少群众讼累、及时化解大量矛盾纠纷中起到重要作用。”回忆起这件案子,邹晓燕感慨道,“吴老做了一辈子好事,而我作为人民法官,就是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里,做到‘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要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为教育感化未成年人不懈努力的检察官赖誉、驻守江姐故里守护一方平安的民警武锦松、努力创建无讼村的法官邹晓燕,将一直在革命英雄的激励下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