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满意”写进群众的心里 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打造为民服务品牌

  
2021-06-24 10:25:57
     

为全面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力打造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为民服务品牌。


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召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推进会

简化办事程序 让群众少走弯路

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窗口既是自然资源政务公开、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又是集中体现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的“监测点”。

“办个手续满城跑”曾是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把“给群众办证”放在首位,以“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抓手,结合服务事项类别和群众需求,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业务办理全流程监管和动态跟踪,倾力打造“放心服务”品牌。

为了给办事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该窗口进一步梳理了内部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三项制度”,全力推行容缺办理、即报即办、快审快办,做到马上办、当天办、上门办,达到领导不说就办、部门不催即办、群众不跑也办。

对有困难和急需办理的群众,开展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便民措施,大大提高了窗口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扎扎实实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广泛一致好评。

法治宣传进万家 安全警钟暖人心

“大爷,您知道发生森林火灾时该如何自救吗?”面对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的询问,年逾六旬的张大爷连连摇头,他忽然觉得自己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缺乏得很”。

为了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防灾减灾工作,5月12日,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紧围绕“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安全应急知识和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宣传活动,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地灾防治和森林防灭火等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避灾意识。

为保障宣传效果,提高民众认知水平,该局举办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启动流动宣传车,并充分利用新媒体作用,通过短信平台、微信群、QQ群、网络论坛等方式,面向群众集中宣传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方法,耐心解答群众关心的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防治避险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立足职能职责 助推乡村振兴

“2014年以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组织项目实施,营山县新增耕地面积2.66万亩,实施旱地坡改梯和水田、格田整治6万余亩,新建整治排灌渠83千米,整治山平塘313座,新建蓄水池453口,新建混凝土路面田间道和预制板生产路500余千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营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从“坐等服务”到“主动服务”,从“下文件提要求”到“出实招办实事”,该局结合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夯实责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实事、暖心事。

近年来,营山县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为破解难题,该局抢抓国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政策机遇,坚持把土地整理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将土地整理项目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生态环保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通过近几年的土地整治,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增收“缺渠道”、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问题,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土地、新建蓄水池、新建排灌渠、整治田间道、新建生产路等工程,为项目区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粮食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落实了中央“藏粮于地”的要求。通过实施项目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发挥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为持续发挥好土地整理项目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今年,该局正拟申报6个土地整理项目。

杨林 文/图

编辑:王瀚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