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打击毒品犯罪,扩大禁毒宣传效果,6月25日,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第34个“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了一年来全市法院开展禁毒综合治理、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的情况。
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伦平告诉记者,一年来,广安市中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涉毒犯罪案件240件420人,同比下降31.2%。审结232件365人,涉及贩卖、运输、制造毒品158件、容留他人吸毒90件、非法持有毒品2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1件。其中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213人,判处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的27人,判处无期徒刑及以上刑罚4人,判处罚金176.1万元。通过对毒品案件依法高效的审判,对遏制毒品犯罪的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广安市毒品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贩卖毒品活动比较突出,以零包贩卖为主,大宗毒品贩卖时有发生,且零包贩卖毒品案件存在取证难、审理难、打击难的问题。毒品犯罪主要以青壮年男性、有吸毒史和无业人员为主,有相当一部分被告人有犯罪前科,甚至是累犯、再犯,这也反映出毒品犯罪社区矫正、社区治理难度大的特征。被告人犯罪除了传统的见面交易、熟人交易外,还通过临时雇佣人员接取毒品、定点藏毒等新手段,对传统的取证方法提出挑战,给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增加了难度。新型毒品逐渐增多,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在涉案毒品中的比例逐年下降,“邮票”“跳跳糖”等新型毒品在我市已呈露头发展之势。五是毒品犯罪案件极易伴生或衍生其他暴力型或财产型犯罪,吸毒人员为获取吸毒所需的毒资更容易滋生盗窃、抢劫等涉毒违法犯罪案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唐伦平告诉记者。
据介绍,广安法院在审理毒品案件过程中,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注重对制造及大宗贩卖等源头性毒品犯罪,多次零包贩卖毒品犯罪,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毒及非法持有毒品等“末端”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大毒品犯罪的经济上制裁,依法追缴犯罪分子违法所得,充分适用罚金刑、没收财产刑并加大执行力度。对于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从严惩处,该判处重刑和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沟通对接,召开联席会议,探索办理毒品案件中提前介入、会商研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等机制,推动形成制度化工作模式,做到全链条严打毒品犯罪。对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帮助堵塞管理漏洞,1年来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6条,既确保案件办理质效,又确保禁毒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延伸司法职能。全市法院采取多元化宣传方式,形成立体宣传态势,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毒拒毒意识。一方面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全市法院每年将“6·26”国际禁毒日集中开展禁毒宣传作为制度固定下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毒品犯罪典型案例等活动,集中进行宣传,形成全市法院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强大声势。
同时,进一步加强日常禁毒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审判资源优势,通过庭审直播、公开宣判、举办禁毒法制讲座、建立禁毒对象帮教制度、与社区、学校、团体建立禁毒协作机制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广安市中院深入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办龙镇社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群众等参加禁毒座谈会;全市法院在定点包片区开展“领导干部讲禁毒课”宣传活动,由法院分管领导为包片辖区干部上禁毒教育课;组织全市法院集中对毒品案件进行开庭和宣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学生旁听庭审;全市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宣传平台,推送工作信息和典型案件信息。
(朱芳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