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10余个年头,她扎根基层法庭,将青春、理想奉献给了人民司法事业。她始终怀着对法官职业的无限崇敬,执着守望;始终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始终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努力践行着司法为民的理念;用无悔的青春赢得了无数赞扬和高度评价。她先后荣获全市法院办案标兵、全市法院“三型法庭先进个人”、全市法院个人三等功、区优秀公务员等称号。她就是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团结法庭庭长刘学。
刘学走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勇挑重担 履职尽责
刘学自2014年7月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以来,主动承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案件1500余件。
2015年至2016年,因自贡市大安区棚户区改造,产生数百件租赁合同纠纷,该系列案难点多、群体特殊,刘学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独自承办30件案件。受理案件后,刘学找准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多次到被告家中进行送达和法律宣讲。开庭审理期间,刘学又多次到群众家中释法明理、耐心调解,有6户居民自愿搬迁,其余案件均高效审结,判决的案件无一件上诉、上访,判决后,数名承租人主动搬离了房屋。该系列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为大安区棚改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保障及服务。
铁骨柔情 公正司法
在同事眼中,刘学总是梳着一头乌黑干练的短发,说话走路总是风风火火的。但有当事人来到法院时,她都会热情以待、耐心倾听,苦口婆心地给当事人解释法律法规。同事都说:“学姐,你把所有的好脾气都给了当事人!”刘学说,作为一名法官,一生要办理许多案件,当事人只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匆匆过客,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这一个案子就会影响他们一生,人民群众是从法官的一言一行中形成对法院的认识、产生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从学姐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法官,更多的是学到如何做一名贴近群众的好法官。”大安区法院青年干警评价道。
2020年4月,刘学受理了一件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案件。黄某在帮同组村民搬运玻璃途中不慎受伤,治疗花费20余万元,后续还需大量医疗费。黄某起诉到法院,要求被告陈某等人赔偿残疾赔偿金、后续治疗费等费用130余万元。
看到黄某坐在轮椅上无神的双眼,刘学想的是如何真正化解双方的矛盾。被告陈某也向法官哭诉:“赔偿金额实在太大,100多万元我怎么赔得起?”通过前期调查,刘学想到本案的一
个关键人物——被告陈某的女儿,黄某受伤确实是因帮陈某的女儿装饰房屋。2020年5月29日,该案庭审结束后,刘学通过被告陈某的代理律师多次同被告陈某的女儿沟通,一次调解时间就长达4个小时。通过刘学的释法明理和推心置腹交流,陈某的女儿终于松口愿意代母亲支付赔偿款,但双方对赔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刘学“趁热打铁”,将案件委托至自贡诉源治理暨诉讼服务站进行调解,她也继续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在刘学与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黄某与陈某终于握手言和,达成了陈某赔偿黄某35万元的赔偿协议。
调解完案子,刘学才想起打电话回去关心在家发烧的女儿,女儿电话里委屈地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呀!”一股愧疚之情涌上了刘学的心头……
为民服务 初心不变
受母亲影响,孩提时代的刘学就在心中种下了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种子。
刘学的爱人也在法院工作,夫妻二人只能将年幼的女儿和儿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刘学的父母居住在外地,因疫情、工作等影响,两年来,刘学每年回家仅有一两次。去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家过年,刘学向母亲说明不能回家的原因后,母亲在电话中说道:“你们把工作干好,我们会把孩子带好!你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迎着困难上,因为你是一名共产党员!”父母的鞭策和鼓励,让刘学倍感温暖,几个月后和母亲通电话,刘学才得知过年的时候母亲因为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天天睡不着觉。那一刻,刘学的眼泪夺眶而出,她说:“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唯有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清清白白做人、廉洁自律,才是对母亲的爱最好的回报!”
刘学头顶法徽、身披法袍、手握法槌时,始终坚守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年轻干警敢为人先、奋勇前行的精神面貌,诠释了法院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心和使命。
肖姗 唐若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