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身处不同的岗位,但同样履职尽责、兢兢业业;她们肩负不同的使命,但同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她们是妇女儿童的“娘家人”;她们共同拥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蓬溪县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队员。
3月8日,蓬溪县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这是该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集体荣誉称号。女子诉讼服务队成立以来,先后获得遂宁市“巾帼文明岗”、遂宁市“巾帼文明岗”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三等奖、遂宁市“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巾帼文明岗”、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等表彰。“五一”前夕,蓬溪县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蓬溪县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到村开展结对帮扶
近年来,蓬溪县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扛起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重任,用奉献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书写绝对忠诚,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各界展示了蓬溪县法院女干警的巾帼风采。
提高综合素质 实现队伍专业化
百舸争流千帆竞,巾帼花开别样红。2016年11月18日,蓬溪县法院女子诉讼服务队组建。该队由诉讼服务中心、各业务庭室、政治处、办公室、研究室等部门中熟悉法律法规、掌握基本调解技能、具有一定调解工作基础的女干警组成。四年来,女子诉讼服务队已由原来的31人发展到61人,人员范围覆盖各个部门。
“我们的队员们不仅有审判台上身着法袍、警示众人的威严一面,同时,审判台下的她们也有耐心细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温情一面。法官有温情,司法才有温度。”女子诉讼服务队队长吕小云说道。
想要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需要队员们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女子诉讼服务队成立以来,将争先创优融入到队员的日常工作、服务和管理之中。
为深化理论学习,打牢思想之基。近几年来,该院先后选派女子诉讼服务队队员54人次前往各知名院校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同时强化业务能力,将婚姻家庭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民间借贷纠纷等涉及民生系列案件作为重点和着力点,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还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新类型案件进行探讨调研,多名队员的调研文章、典型案例获得省、市刊登和嘉奖。此外,女子诉讼服务队还不断拓展诉讼服务技能,积极开展诉讼心理辅导工作,多名队员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通过该院心灵驿站平台不定期对诉讼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和诉讼指导。
创新载体零距离 实现服务智能化
新形势新要求,不论是大力推进智慧法院还是提升审判质效,最根本的还是回归到司法为民。如今,该院女子诉讼服务建设已覆盖诉讼立、审、执各环节、全流程,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为群众带来可观可感的方便快捷。
女子诉讼服务队搭建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立案”。该队利用四川省诉讼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立案、材料接收、信息查询、诉讼指引以及联系法官、网上信访和投诉举报,推广跨域立案、预约立案。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立案及材料接受占比达到60%,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民众少出门”。
“您好,关于立案您可以通过四川移动微法院小程序进行申请……”该院女子诉讼服务队的队员们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在线立案需求,尽最大努力将疫情防控期间带来的“不便”转变为服务质量不打折扣的“简便”,实现“零接触”式立案。2020年至今,该队通过四大平台审结案件4800余件。
2018年3月,该院成立了民商事速裁团队,女队员们通过法院“先调平台”进行民事案件的诉前分流、诉前调解;通过全国法院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处理涉诉信访纠纷;通过省高院“在线调解”平台为身处异地的当事人在线调解,借力信息化,不断完善在线解纷机制。截至目前,女子诉讼服务队在线化解纠纷600余起。
高效化解纠纷 实现业务多元化
“女子诉讼服务队成立以来,践行初心使命,用法、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服务,在阵地建设、审判执行、普法宣传、疫情防控及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在今后,这支队伍将继续扬帆起航,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蓬溪县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冯平说道。
“渴了一杯水,下雨一把伞,病了有药医,来走有迎送”这样的温馨服务在该院诉讼服务大厅随处可见,女子诉讼服务队还为诉讼当事人提供电脑打印、常用药物、老花镜及纸笔等便民措施。
不仅暖心为民,她们还聚焦主责主业,在各类案件中彰显巾帼风采。女子诉讼服务队依法惩治刑事犯罪,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队员们共参与审理涉黑恶犯罪及“保护伞”案件4件21人,打掉恶势力团伙3件11人,“保护伞”1人。妥善处置民商事纠纷,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切实破解执行难题,深入开展“春风行动”“打财断血”等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强制执行力度。2020年以来该院女子诉讼服务队共参与审执案件共计4000余件。
她们还以实际行动助力贫困户脱贫,实现扶贫帮扶从传统“输血”向持续“造血”的积极转变,驻村队员李悦同驻村第一书记自筹资金为蓬溪县五龙村主要出行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照明,疫情期间主动引进企业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个,让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张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