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禄
6月25日,在泸州市队伍教育整顿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就媒体“通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泸州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作风有无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提问,泸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第一新闻发言人辜继杰回应道:队伍整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往往更多是关注处理了多少人,但是队伍整顿真正目的不是处理了多少人,更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作风转变得怎么样,我们的队伍有没有提升,制度有没有完善。司法行政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面向公众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通过这次队伍教育整顿,泸州司法系统在下面三个方面有所收获。
一是服务效率更高。泸州在2020年提出创建“0证明城市”,这一项工作和我们的社会各界密切相关,截止今年6月,我们全市已经取消了7000多项证明事项。什么是“0证明城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我们的数据多跑路,让我们的公众、老百姓少跑路,7000多项实实在在的数据,使这项工作被省政府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推广,还在人民日报进行了刊载。
二是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推进,我们市本级、县区级、乡镇一级以及村一级,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更加完善,村上都有了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顾问。通过平台的完善,我们提供法律服务的产品更多了。今年以来,法律援助2000余件,人民调解8000余件,公证、鉴定、仲裁案件5000余件,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1%。
三是依法治市工作的意识和理念得到提升。司法局多年以来在牵头抓依法治市工作,这项工作怎么抓?抓起来很难,看不见摸不着。比如普法工作,过去我们的普法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摆摊设点宣传,发现效果不好,通过队伍教育整顿发现,每一个案件、事件的处理就是最好的一个普法渠道,效果最好。又比如,党委政府的法治思维和公众的法治修养要良性的互动起来,这项工作我们在很好的推进。泸州在全省首创了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三方会审机制,今年上半年共审核了市委市政府决策事项174件次,通过审查把关,促使政府在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中率先示范,依法行政。党委政府在依法治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出来,队伍教育整顿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依法治市工作往前走,而我们政法队伍是依法治市工作中的重要中坚力量,司法行政作为牵头做这项工作的部门,通过队伍教育整顿提升干部的素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项工作做深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