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吴显云
5月10日,记者从乐至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获悉,乐至县委政法委着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劳动镇福乐社区为试点,紧紧围绕“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目标,逐步完善自治“五事”工作法、推动法治“三个强化”、落实德治“三项教育”,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事”工作法,架起自治“连心桥”。创新“五事”工作法,温馨打造群众来访接待窗口,听群众“说事”;每月相对固定时间召开“阳光议事会”,让群众“议事”;建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解群众“难事”;将议事结果、问题办结结果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公示,向群众“晒事”;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居民代表会议等,邀群众“评事”。截至目前,群众“说事”126人次,“议事”21项,解决群众“难事”15项,向群众“晒”事18次,邀群众“评事”4次,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三个强化”,打好法治“预防针”。强化法治宣传,充分利用“3·15”“6·26”“12·4”等重要节点,开展好一堂法治讲座、一场普法宣传、一次法律问答、一次法律服务,采取法治文艺演出、普法上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强化矛盾化解,坚持“五必到五必访”,传递关怀温暖,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的事件早介入、早处置、早稳控;成立居民矛盾纠纷调解队,由熟悉社情民情、威望较高的老同志和3名热心公益事业、善于讲法说理的志愿者组成,设立温馨矛盾纠纷调解室和24小时热线电话,严格落实协作调处、信息反馈、值班咨询、回访等制度。强化治安管理,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推行“十户联防”机制,以户为最小防控单元,将相对集中居住的居民按照10户左右划分管控区域,织密“治安管理”安全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
“三项教育”,画好德治“同心圆”。强化革命传统教育,依托陈毅故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经常性开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教育活动,七一、十一期间,全体党员干部前往陈毅故居重温入党誓词,上专题党课,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强化感恩教育,通过精准设置公益岗位、组织开展幸福积分兑换、组织有劳动力困难党员群众开展“以己所能,尽己之力”活动等方式,组成感恩行动评议小组,围绕讲究卫生情况、维护公共环境、遵守法律法规、配合两委工作、感恩自尊意识五个方面,现场评议,唱响感恩教育主旋律,1人荣获县脱贫攻坚奋进奖。强化典型教育,制定《居民公约》《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每年开展1次先进典型评选,按照党员群众代表推荐、道德评议团评议、“阳光议事日”会议表决等方式,评选出“孝老星”“卫生星”“致富星”等先进典型20户,引导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