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主线流量的聚焦:4月26日,新华社刊发长篇通讯《板房里贴心办事,厂区里暖心解忧——看眉山公安服务经济发展的“为民情怀”》;4月29日,人民网刊发2600字长文《打通务工人员心理屏障“最后一公里”,四川眉山心理辅导室流动进厂区》。两篇文章的聚焦点——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象耳派出所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随后,《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也相继关注。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的流量聚合,让眉山公安基层派出所深耕社区警务的点滴日常成为焦点。
眉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景弘(右二)
赴象耳派出所调研社区警务工作
●这是一项未雨绸缪的举措:城乡社区警务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明确要求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机关深入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探索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公安现实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撑;亮剑社区警务是落实党对公安工作方针政策、措施要求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最初一公里”。2021年,公安部一号文件重磅部署社区警务工作。
●这是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高新区公安分局举全局之力、集全警之智深耕社区警务,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六高六新”模式——高点站位,创新保障机制;高效运行,创新警企共建;高规配置,创新社区警务;高端定制,创新社区巡防;高压管控,创新危化管理;高标服务,创新点亮窗口。“六高六新”提纲挈领,点石成金。该局象耳派出所在2020年全省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位列全市第一,辖区发案率明显下降。派出所为园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2020年,园区发展取得了工业生产值、工业增速全市第一的佳绩。通过深耕社区警务,象耳派出所真正实现了“基础牢、发案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总要求。
高点站位 创新保障机制
“这是谁这么早就来上班了哦?”
昨(10)日上午8点不到,身着警服的高新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汤毓就来到了单位。她的脚步稳健有力,标志性的短发飒爽英姿,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推开办公室,一摞厚厚的小册子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她急切地抽出其中一本,封面上写着《眉山市公安局高新区公安分局社区警务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社区警务工作指引》),封面上的文字让她有一些激动。
高新区公安分局民警开展武装巡逻
据悉,《社区警务工作指引》共6章112条,准确定义了社区警务的内涵,明确了开展社区警务的意义,详细制定了开展社区警务的步骤和方法。《社区警务工作指引》不仅强调了社区民(辅)警的责任感,而且从瓶颈上突破了很多制约,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民(辅)警的积极性。
这本小册子为该局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了方向、方式和方法,其出炉的背后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全局民警的心血。眉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王景弘多次深入高新区公安分局调研指导社区警务工作,管委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全方位支持。“政府倡导、社区主管、警方指引、社会参与”的社区警务“象耳模式”破茧而出。“基层优于机关、基础重于泰山、防范胜于打击、服务大于管理”的社区警务理念在高新区公安分局应运而生。
高新区公安分局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据了解,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警务室民警全部兼任支部副书记。
在人员保障上,高新区公安分局在眉山市公安局和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拟增加40名辅警,其中25名由高新区公安分局自行解决,另外15名由管委会统一保障。通过人员保障,确保象耳派出所三个警务室全部达到“2+3+N”的人员标准。
在社区警务工作保障上,高新区公安分局推进社区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高标准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警用设备、救援装备、服务设备和生活设施,改善社区民(辅)警工作条件,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环境。对社区民警通过基础工作为侦查破案提供价值线索的,实行同功同奖;对及时发现化解隐患苗头的,有效预防有可能引发重大案事件的,做到该奖必奖。
高新区公安分局还特别注重弘扬优秀民(辅)警到社区、到基层的理念。四大中央级媒体争相报道的象耳派出所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社区民警张旭的优秀事迹。据了解,张旭今年37岁,毕业于泸州警校,在学校时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张旭曾告诉媒体,之所以能扎根社区,得益于高新区公安分局鲜明的社区民(辅)警用人导向,得益于高新区公安分局各种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比如,红旗社区警务室的辅警游潇就对自己的薪资待遇十分满意,他们都觉得在高新区公安分局做社区警务工作有奔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汤毓表示,为深入推动社区警务工作,该局在2021年还将开展“辖区群众最满意的社区民(辅)警”评选活动,在该局牢固树立做社区警务工作光荣的理念。
高效运行 创新警企共建
作为象耳派出所辖区大型国有企业之一,某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日常工作十分繁忙。
高新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汤毓(右二)专题汇报社区警务工作
象耳派出所所长袁智为了将社区警务落到实处,他将逐一登门拜访辖区企业的负责人。而为了见到该项目眉山负责人,袁智曾经苦等一月之久。后来,该公司管理人员想在眉山购置一辆轿车代步用,谁知到车管所一咨询,需要提供居住证,而居住证办理申请之后需等待6个月。为解群众燃眉之急,象耳派出所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为公司管理人员办理了相关手续。
在实际走访中,袁智得知,在辖区务工,但是又不在此地居住的员工比比皆是。为方便这部分员工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象耳派出所主动作为,为该公司201名居住在象耳辖区之外的员工提前申办了居住证。这件事令该公司眉山项目负责人十分感动,他专程坐飞机从外地赶回眉山向袁智表达谢意。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象耳派出所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成为象耳社区警务的一面旗帜,也成了一段佳话。
据了解,象耳派出所是典型的工业园区派出所,辖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区,现有民警12人,辅警12人。辖区面积20.24平方公里,现有象耳、万华、红旗三个社区。辖区有各类企业77家,是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硝基复合肥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丙烯酸酯橡胶生产基地,承载着眉山“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的发展定位。
企业安则园区安。象耳派出所以推进“警企共建共治共享”为契机,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我为企业护航、企业与我同在”为核心,最终实现公安、企业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基层治理格局。
成立警企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园区一名领导任组长,高新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汤毓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高新区公安分局下设警企共建办。警企共建办通过无死角、全覆盖、智能化的巡逻防控,实现园区企业及周边社会政治大局的始终平稳;通过全方位、高质量、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实现园区企业满意,工作人员舒心的营商格局;通过高水准、专业化、精准性的打击犯罪,实现纠纷调解、涉企案件办理到位,力争让警企共建成为一张高新区公安分局社区警务的靓丽名片。
据悉,高新区公安分局警企共建的工作举措涵盖4个大项15个小项。具体内容为:一是群防群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企为先的理念,通过“包片”联防机制,技能培训机制、应急预防机制,筑牢群防群治根基。二是服务企业,立足企业实际要求,动态调整服务中心,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持续加强企业管理、持续推行法律服务,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建立联系协作机制、为企业打造一条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三是涉企纠纷调解,通过建立隐患纠纷排查机制、矛盾纠纷责任机制、纠纷分级化解机制、纠纷分类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多元化调解作用,确保涉企矛盾纠纷的快速妥善化解。四是涉企案件办理,按照“最快时间初查立案、最短时间侦查破案、最大限度追赃挽损”的要求,通过建立统一反馈机制、建立分对象办理机制、建立分类型办理机制,全力减少企业及其员工的损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将警企共建工作落到实处,高新区公安分局探索建立了“管委会+派出所+企业”三级考评模式,出台了创新奖励机制,实行百分制打分,将抽象的社区警务工作量化,同时完善了“企业安全等级”信用奖励模式。
为推动社区警务工作走深走实,高新区公安分局还推出了“机关党委班子下社区”活动,机关党委班子6名成员分别联系六个社区,发挥“一联二带”的作用。“联”指的是坚持驻乡联村、联户带人,“带”指的是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动。据悉,联点党委班子成员每周必须选择一日深入到社区。
高规配置 创新社区警务
“请问,你们这里,我可以申请心理咨询吗?”4月初,象耳派出所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外,两名男子站在门前,其中一名男子犹豫不决地小声问道。
“当然可以。快请进,快请进。”
园区警务室和警务工作站主要工作职责
警务工作站社区民警张旭连忙把两人请进了心理疏导室。疏导室布置得很温馨,室内摆放着布艺沙发、饮水机、绿色盆景……一旁还有一台小型咖啡机。
据了解,该男子是园区内某企业的员工,经过长达3个小时耐心细致专业的疏导,张旭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积极为其疏导心结,打开心结的员工满意而归。张旭同时将员工的情况录入工作台账,并与该员工约定,后续会进行回访。张旭说,针对务工人员上下班时间所限和羞于开口等情况,象耳派出所还增设了“流动心理辅导室”,协调安排心理咨询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主动走进企业,打通企业员工心理屏障“最后一公里”,此举在全省公安系统尚属首次。
为将社区警务工作落到实处,象耳派出所依托辖区内三个社区,对辖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先后建立了万华社区警务室、象耳社区警务室、红旗社区警务室。同时,按照“横要到边、纵要到底”的要求,还与之对应的成立了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万象警务工作站、金象警务工作站。形成了“3+3”的社区警务格局。警务室侧重的是面,相当于是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警务工作站强调的是点,重点解决驻地企业的具体问题,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重点关注流动人口管理,万象警务工作站侧重对入驻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排查,金象警务工作站侧重集中体现“放管服”。
无论是警务室,还是警务工作站,象耳派出所在管委会、镇政府、园区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全部按照一流标准建设。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设有警务受理区、流动人口服务区、自助办证区、纠纷调解室(心理辅导室),办公用房多达四间,外观标识醒目,内部设施完备,堪称全市一流。红旗社区警务室还配备了数字证书保险柜,此举也堪称全市首家。
象耳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不仅硬件设施高规格配置,而且人员配备也是“兵强马壮”。无论社区警务室,还是警务工作站,象耳派出所都确保实现“2+3+N”的人员配备,即由派出所领导和1名专职社区民警总体负责,3名辅警对接片区在建工地,多支社会力量的N名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做实社区警务,科技是支撑。为给社区警务提供有力支撑,象耳派出所成立了“三级指挥”体系。为社区民(辅)警配备了可视执法记录仪,派出所指挥中心,可适时查看现场民(辅)警的行动执法,随时监督民(辅)警现场执法,执法画面可同步传输进入派出所指挥中心,实现派出所指挥中心与社区警务室、警务工作站互通互联。
做实社区警务,预防是关键。为有效遏制辖区矛盾纠纷,将各种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象耳派出所警务室实现了“三调联动”到“三星联创”的华丽转变。即由过去传统对矛盾纠纷发生后,采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前置为引导企业创“企业平安之星”,鼓励辖区家庭创“家庭和谐之星”,激励社会大众创“社会文明之星”。
该局表示,做实基层、做优基础,旨在为辖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真正抓早抓小矛盾纠纷苗头,将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促进辖区社会稳定和谐。
高端定制 创新社区巡防
4月4日18时08分,象耳派出所辖区内金象公司电缆被盗。案发现场位于金象公司生产车间监控盲区,办案民警一时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物证,无法确定犯罪嫌疑人。“不破案就绝不收兵”,这是高新区公安分局和象耳派出所对企业的承诺,于是,他们迅速发挥巡逻联防的优势,一是派出所巡逻民警走街串户收集线索,二是查看案发当日值班民警随身佩戴的可视执法记录仪,三是调阅案发地附近的“天网”“雪亮工程”,公司内部监控资源,启动“大脚板+大数据”,三招并举,硬是在3小时内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
高新区公安分局推行了独具园区特色的“订制巡逻”
电缆失窃案侦破后,象耳派出所会同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辖区企业安保负责人、三个警务室和三个警务工作站的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会议既肯定了案件快速侦破得益于高新区公安分局推行的“定制巡逻”,同时也指出联勤联防机制中还有漏洞,“定制巡逻”模式还可以完美升级,智慧小区和智慧厂区建设刻不容缓。
2020年春节开始,高新区公安分局积极回应辖区企业和群众需求,紧扣社会面防范实际需求,推出分时段、分区域、分点位的定制巡防模式,让警力跟着警情走,服务跟着民生来。定制专属服务,为园区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平安添一抹“安全底色”,也让巡逻力量真正发挥作用,精准精确定位服务。
定制服务一:节前密集拉网检查,日日打卡,让巡逻服务“未雨绸缪”。高新区公安分局下沉机关警力,充实一线社区警务力量,对辖区36家易制毒易制爆企业开展节前拉网式每日安全检查,现场打卡,消除隐患,确保安检不走过场。
定制服务二:快反小组科学屯警,联勤联防,让巡逻服务“掷地有声”。将象耳派出所辖区内的金象公司列为一级重点反恐防范目标单位,将快反小组屯警于此,并与交警直属二大队建立联勤联防机制,针对21家春节不停产企业,巡逻队伍在此时间段定制“每晚签到”,联合周边企业安保力量实行“2+N”联勤联动,让企业员工安心就地过年。
定制服务三:定点定时立体防控,现场宣教,让巡逻服务“引人入胜”。针对人流量大的场所、街面,高新区公安分局组织社区警务企业队伍开展定点定时防控,充分发挥社区民(辅)警的优势,到重点区域“摆摊设点”现场宣教,结合当下的疫情防控、防骗反诈等重点工作,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据悉,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周围企业多、工地多、务工人员多,很多项目正在建设中,目前有流动人口3000余人,随着一些项目的推进,预计今年总共将入驻流动人口6000余人。应该如何为众多流动人口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呢?张旭结合工作实践总结道,一方面,在务工人员的宿舍门上,都有一个二维码门牌,务工人员只需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在线填报居住信息。同时在工人集中居住区采取“人脸刷卡”进出,把牢安全第一道闸门。另一方面,社区民(辅)警还会上门走访,核实相关信息,这也是高新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大脚板”工作机制的缩影之一。不仅如此,高新区公安分局自制的“二维码门牌”不仅能助力民警采集信息,务工人员还可以通过扫码,实现“一键报警”,下一步还将实现交水电费等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来,眉山警方掀起了一波强有力且持续的打击防范浪潮。高新区公安分局继而确立了“定制无诈社区”的工作目标,该局以社区民(辅)警为牵头“吹哨人”,积极依靠基层干部力量,统筹村组干部、社区专职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反诈宣讲进校园、反诈宣传进企业、反诈宣传进社区、反诈宣传进工地……在眉山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下一步,眉山反诈宣传还将在鸡蛋、矿泉水瓶、超市购物袋、泡菜食品的包装袋、奶茶店等产品和场合设计上线……这必将为象耳派出所定制“无诈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压管控 创新危化管理
“稀奇!只听说买房有样板间,象耳派出所辖区危化品管理也有样板间”。日前,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象耳辖区调研危化品管理,纷纷发出了感叹。高新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林发洁告诉媒体,针对一些新建危化品仓库“缺乏经验”的企业,高新区警方为企业提供“样板间”,指导其科学建设。林发洁说:“危化品仓库有的要采用敞放式,有的要采用半敞放式,仓库里面要使用防爆灯、防静电开关、防爆摄像头入侵式报警等装置,一些企业不一定搞得清楚。”
化学产业园警务工作站
该局在之前的工作中指导几家企业建设了非常规范、高标准的危化品仓库,把这些仓库作为“样板间”,邀请同类企业来这里实地学习,从而实现共同标准上的提高进步。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象耳辖区有36家易制毒易制爆企业,危化品企业管控责任重于泰山。基于眉山市青少年禁毒3D互动体验馆的成功经验,象耳辖区在市公安局、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即将开建危化品管理3D互动体验馆,充分利用现代化声、光、电及沉侵式体验,让危化品管理工作“有声有色”,同时,在互动体验馆构建危化品专家管理库,利用远程视频系统为危化品管理人员及企业员工、社会人士开展“远程会诊”,为高新区公安分局危化品管理“把准脉”“把好关”。
“辖区有36家易制毒易制爆企业,但是多年以来,该区却创造了事故‘零发生’的奇迹!”林发洁表示,这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是高新区公安分局十年如一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探索创立的危化品管理“3×4”模式才是守住安全这一底线的根本。
高新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朱刚表示,“3×4”模式的成功,四个需要缺一不可:需要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在人财物上的基础保障,需要公安队伍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合监管体制,需要企业协会协管,需要企业加强自律。
构建四支队伍,创建“四化模式”,建立园区行政监管队伍,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园区一名党工委副书记专职牵头,相关单位派员组成危化品管理服务监督队。建立内保监管队伍,推进监管队伍专业化。目前,该局已在辖区发展危化品管控联络员60名。建立科技监管队伍,推进监管升级信息化。一是依托园区“天网”“雪亮工程”,企业内部监控,建立覆盖整个园区的视频监控网络,并设立专门的监控室,目前,辖区77家危化品企业连入率100%。建立行业监管队伍,推进服务管理社会化,派出所积极倡导相关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协管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协会建设。
探索四项机制,催生“四有”成效。建立联系会商机制。园区出台了《高新园区危化品管控协商工作制度》建立等级评估机制。高新区公安分局联合各联系监管部门从安全、环保等角度设置“红、黄、绿”三个等级。建立联动检查机制,该局牵头成立了由园区管委会的部门联动检查执法小组,执法小组对36家企业开展常态化检查。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对企业提供登门、预约服务,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缩短办事时间,减少办事环节。
创新四个对接,谱写“四与”新篇。解读高新区公安分局危化品管理工作,能欣喜地看到,四支队伍和四项机制能高效运行,这得益于该局在运作中实现了四个有效对接:服务效能与监督管理对接,管理与服务高度融合;完善制度与落实质效对接,制度与落实相辅相成;源头防范与查缉打击对接,防范与打击齐头并进;强化宣传与全民联防对接,传统宣传手段与信息科技交相辉映。
高标服务 创新点 亮窗口
5月7日上午10时,象耳派出所会同辖区交警直属二大队深入金象公司,再一次就金象大道管控改进相关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证。据了解,金象公司大门外的金象大道,经过几年的道路改造,路面虽然宽了直了,但是由于改造后的道路提示路牌少,出入路口多等因素导致该路段的车祸事故频发。据统计,今年初至今该路段就已发生6起交通事故。对金象公司及周边群众造成了极大困扰。在王景弘的领导下,象耳派出所联合交警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群众在自助服务终端机上办理相关业务
5月9日,金象公司员工郭林受公司董事长雷林、总裁唐印之托,将一篇题为《不忘为民初心眉山交警亮剑整治事故多发路段》的稿件投稿四川法治报眉山记者站,当日下午,四川法治报新闻客户端推送了这条新闻。随后,新闻被推送进眉山市公安局党风政风警风监督群,引来多名领导关注点赞。
“国将兴,听于民”,人民群众的好评是提高社区警务质效的强大动力,也是公安机关强化服务的最高标准。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服务辖区企业和群众,象耳派出所将公安业务咨询基础业务前移至辖区三个社区警务室和三个警务工作站,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便民利民的服务站,同时创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效果零投诉的“三零格局”,让辖区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不出辖区,服务就在眼前”的品牌服务。一是“三微”矩阵,指尖互动。象耳派出所坚持“三微”机制全应用,首先是将派出所“微信公众号”做活做实做精,让“网上派出所”融入千家万户;其次是按照业务、归属多样化服务性质无限细分微信群,实现群众服务点对点,深入群众面对面;同时积极探索微信朋友圈的运作模式,派出所根据其传播信息的特殊方式,有针对性的报送警情,发布服务信息,开展防盗防诈防骗宣传,让“指尖”在公安业务中跳动得更加绚烂。
二是智能终端,服务“不打烊”。象耳派出所始终推行“互联网+”工作思维,坚持“人工+自助”“线上+线下”的“服务不止步,服务不打烊”工作方式,持续构筑和拓展信息化服务方法,规整户政、出入境等公安业务。在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警务工作站均推出自主办理业务一体机,多元化公安业务信息智能检查一体机,出入境证件自助领取终端机等现代化机器设备,在提升群众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警力解放。
三是网上服务,提档升级。象耳派出所积极打造公安微警务平台,通过发布微警情,提供微服务,开展微互动,坚持“三问一答一访”设立服务群众网上窗口服务咨询“微信解答”,证件办理“上门服务”,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提档升级的同时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汤毓表示,象耳派出所2020年已成功创下“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今年将再次向“国家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发起冲锋。展望未来,象耳派出所全体民(辅)警既干劲十足又信心百倍,因为社区警务自始至今都是派出所的一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