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朱佳琦
5月13日,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获悉,为进一步优化路口交通组织规划,成都交警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双待”模式路口,目前,已完成了7个“双待”模式路口的工作方案并落地实施(洗面桥街与洗面桥横街路口、二环路交大路路口、一环路五丁路口、一环路解放路路口、一环路新鸿路路口、一环路双林路路口、一环路水碾河路口)。
据统计,7个路口在实施了“双待”模式后,路口每小时多放行车辆均超过600台,通行能力提升约10%,6月底前,全市将完成15个“双待”路口改造。
记者了解到,针对有“症结”的路口,成都交警采取现场实地踏勘、后台视频巡查等方式,对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和通行状况进行了长时间的监测了解,为查找和分析拥堵“症结”所在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在全面收集相关数据后,精准分析研判,精细完善路口“双待”交通组织模式配套交安设施以及优化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并结合路口交安设施现状等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不断完善“双待”配套设施,在对既有左转待转区进行扩容改造的基础上,同步增设直行待行区,有效解决了路口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再以“短平快”的方式,在路口4个适当位置设置了无线式待行信息LED提示屏,进一步对“双待”交通组织模式配套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完善。同时,结合路口车流特点,对南北方向机动车既有的直行带左转放行方式进行了调整,将直行车流和左转车流完全剥离开,实施分别放行,消除直行、左转机动车与过街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点。
通过对路口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以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达到了时空的相互转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路口的有效时间和空间,实现了路口资源的集约利用。并结合路口全天交通流变化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信号配时,将信号配时科学划分为11个时段,并重新设定了7套与之匹配的配时方案,最大化的提升了单位时间内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