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近日,记者从德阳市司法局获悉,自教育整顿开展以来,该局找准切入点、聚焦突破点、把握落脚点,以“三项举措”压茬推进查纠整改。
一是以问题线索收集为切入点
全面深入开展思想动员,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以点带面、以上率下,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干部职工会、支部小组会等形式,多层次多轮次开展谈心谈话,运用正反典型案例讲透政策,引导有问题干部职工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畅通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充分发挥举报平台、电话、信箱等作用,通过意见征集座谈会、“司法行政开放日”、家属助廉座谈会、深入基层访民情、听民生等方式开门纳谏,广泛收集受理群众举报和意见建议。
二是以顽瘴痼疾整治为突破点
制发自查事项报告表,明确自查事项和要求,把“六大顽瘴痼疾”列为必查重点,要求干部职工实事求是填报。集中精力开展顽瘴痼疾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执法司法公信力的多发性、顽固性、典型性问题,认真梳理司法行政长期应解决而未解决或解决得不彻底的问题和短板,形成台账,实行销账制。反思和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准体制机制“症结”,建立长效机制,综合施策,努力铲除滋生顽瘴痼疾的土壤。
三是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落脚点
将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紧密结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为检验队伍教育整顿成效的具体实践。聚焦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和“急难愁盼”,紧扣司法行政职能职责,切实推出为民惠民便民的硬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办成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实事好事。优化“四级三能三书”模式,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助农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法律援助中心窗口推出周末预约服务和工作日延时办件服务措施。开设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健全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跟踪问效机制,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全力维护民营(外来)企业合法性权益,广泛开展“法治体检”和法律进企业活动,为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供有力支撑,助推“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软实力”;着力推进“办事标准化”,通过流程再造、环节压缩、服务优化等方式,承诺时限全面提速,同时推进“容缺受理”服务,提供咨询热线,公布“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事项清单,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截至目前,运用“三书模式”办结377宗,交易金额7207余万元。今年以来,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164件,解答法律咨询5388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参与审查重大项目或重大项目投资、重点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类政策文件、协议57件,出具法律意见48件;实现承诺时限提速97.53% ,“容缺受理”服务事项办理9件,行政许可事项47件全部实现全程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