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打造智慧法律服务  实现“三全三化”

  
2021-05-14 15:20:48
     

 

陈琼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律师的答复我非常满意,你们的平台也非常便民,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咨询法律问题”在回访陈女士时她这样回答。足不出户,连线律师,她的困惑解决了。

陈女士离异后,独自抚养女儿,离婚协议约定女儿的教育费全部由前夫承担,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让前夫给钱,现在女儿已经12岁,处于青春叛逆期,眼看马上就读初中,昂贵的教育费用已经不能承担,要求男方给付,前夫却找各种理由拒付。5月2日,正是五一放假,陈女士想最快找到解决办法,但放假又不知道找哪里咨询,正焦急万分时,突然想到了社区门口张贴的法律服务太阳码,听社区干部介绍这个平台可以直接连线社区律师。

陈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关注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使用该平台与社区律师徐坤进行了通话,徐坤律师了解情况后,建议她可以先进行调解,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协议,如果调解不好,可以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到法院起诉,抚养费法院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实际生活水平来判决。听完律师的详细解答,陈女士满意地挂了电话。

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打造便民利民的“智慧法律服务”,实现“三全三化”目标,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愁难急盼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至开展教育整顿以来,共安排律师值班104人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3935人次,其中线下咨询1350人次,网络平台咨询1532人次,热线咨询1053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6件,挽回经济损失247.63万元。

实现系统资源“全覆盖” 服务群众无偿化

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该法律服务网络平台覆盖8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构建区、镇、村三级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吸纳3家律师事务所、14名律师、18名后台服务工作人员、3名公证员、565余名调解员入驻该平台,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改变传统法律服务模式,无偿的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法律服务。开展政法教育整顿活动以来,该平台已发展新用户10155人,完成咨询1532人次,平均每天接受咨询20余次。

实现远程智能“全接通” 服务群众便捷化

为基层依法治理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建设法律服务“一村(社区)一窗口”网络端口,群众可直接拨打“12348”或社区法律顾问电话,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法律服务一触即“通”。 掌上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老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突破了传统公共法律服务的“瓶颈”,实现“一机在手,法律顾问跟着走”。至今,人工咨询与拨打律师电话合计完成644次,完成代拟法律文书301次,自助咨询264次,民法典查询204次。

实现服务体系“全聚齐” 服务群众多元化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该平台设置咨询服务、办理服务、查询服务3个模块,推动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宣传等法律服务业务“应驻尽驻”,实现了全部公共法律线下服务数字化全覆盖和一站式掌上办理。至今,通过线上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216次,办理公证86次,申请调解79次,开展普法宣传57次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