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 体验红色文化——平武依托“平南苏维埃旧址”建设红色旅游小镇

  
2021-05-16 14:47:02
     

赵银熙 胡宇 文/图

5月13日下午,由绵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省级驻绵和绵阳市级主流新闻媒体开展的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一行,走进素有“天下大熊猫第一县”之美誉的绵阳市平武县,深入到豆叩禅茶小镇、锁江羌族乡黄坪村、平通羌族乡平南苏维埃旧址、平通羌族乡桅杆村,实地采访感受禅茶小镇“禅茶文旅融合”发展、黄坪村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桅杆村“农旅融合”发展等给平武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探访追寻“平南苏维埃旧址”“红色基因”孕育的厚重红色文化、“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构建“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 金色梦想”主题红色校园文化。

“红色基因”   孕育厚重红色文化

当天下午,记者一行第一站走进位于平武县平通羌族乡的“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旧址”。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80多年前,红军给平南这片土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如今这里,根植于“红色基因”,孕育出了厚重的红色文化。


走过“红军桥”,来到“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古朴而庄严的“三圣庙”。“赤化全川”“粉碎川陕会剿”“保护赤区”……红军石刻标语等历历在目。红军后代刘子清给媒体记者讲述了红四方面军红三十军在这里建立政权、宣传发动群众、领导工农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和壮大红军队伍的感人故事。

1935年4月30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在平南羌族乡三圣庙建立了平南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建立了绵阳市境内惟一的党的县级领导机构——中共平南县委,带领数千平武子弟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三圣庙旁,有一座保存完好、造型别致的古廊桥,该桥名为松桥,又名红军桥,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当年,进驻平南的红军发现这里的松桥桥楼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往来这里的群众过桥存在安全隐患后,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便派红军战士维修桥楼,加固桥墩,将破烂的木板拆掉换上了新桥板。此举使红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了记住红军的恩情,这里的人们就将松桥改称“红军桥。”如今,依旧可以在红军桥上看到当年红军写下的宣传标语。

这座“红军桥”,至今依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连通着两岸,方便群众过往;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红军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体验红色文化,人们纷至沓来,重走长征路,瞻仰红色苏维埃旧址,凭吊红军先烈……


随行的平武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孟贤才介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平武县依托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丰富红色资源宣传教育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熔炉。下一步,平武县将依托平南苏维埃旧址,规划建设平南羌族乡红色旅游小镇,围绕“红色平南 康养羌乡”的发展定位,确定了以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旅游景区为中心,打造红色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再向周边辐射的功能布局与提升思路。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街区,建成地方风味小吃与本地土特产品、红色旅游纪念品销售区;保护川陕省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桥及老街历史建筑本体,划定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区域,提升红色文化品位,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建设红军长征平武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碑,配合建设红军文化体验区,拓展训练区,丰富红色旅游参观体验内容。


“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托起明天的太阳。祝:红军小学的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近期开展的‘捐建希望工程红军小学’工作已有一个好的开端,望继续努力,把实事做实,好事办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捐建者和红军小学同学们的祝福与寄语。

“红军创造奇迹  我们创造未来”“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在位于“平南县苏维埃旧址”“三圣庙”的“中国工农红军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校园内,习近平总书记的祝福与寄语和一个个“红色符号”,十分耀眼!

该校负责人介绍,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来到平南,建立了平南县苏维埃政府。因当时此地没有学校,便在“火神庙”内建立了学校,由红军妇女连宣传组负责教孩子们识字写字。红军离开后,由当地文人组织教学;1941年,学校由“火神庙”迁往“三圣庙”,成为民国学校;解放后的1950年,设立初级小学;1963年学校改名为“新民公社小学”;1985年学校更名为“平南乡中心小学”。2014年2月23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正式为学校授旗授牌,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在平武全县学校中独树一帜,闪耀着传扬红军精神的光彩。

学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教育教学中。围绕“用红军精神办学育人”和“用长征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理念,构建“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金色梦想”为主题的红色校园文化。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嘱托,结合学情和地域特点,深入挖掘红色元素作为校园发展核心,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培养争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新时代好儿童。


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红色平南》已在全校普及,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红军精神的熏陶,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利用班队会组织观看《红军小学》《红星闪闪红军小学风采录》《三毛从军记》《铁道游击队》《飞虎队》《集结号》《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影片,了解革命历史,接受教育洗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共产党人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力量,用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着力于培养“小小讲解员”,宣传红军在平南的故事,厚植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开展红领巾广播站,讲解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树立榜样。

平武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孟贤才介绍,今年3月,“平武县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挂牌仪式在“中国工农红军平武苏维埃红军小学”举行,平武县把党史宣传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丰富党史学习宣传的载体和平台,进一步引导该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历史、红军故事、英烈故事。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