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的他——扶贫工作人员覃博

  
2021-05-17 21:18:4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覃博,旌阳区司法局机关党委书记。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积极投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为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四川省一等功公务员。


教育帮扶显真情,依法矫正塑人生

在社区矫正对象监管上,注重法、情相融,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的同时,从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关心,真正做到“教,暖其心;帮,安其身”,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重塑人生。社区矫正对象肖某家庭生活困难,其性格十分急躁,易肇事肇祸。为减轻其思想负担,降低社会风险,他联系村委会治保主任作为监护人加强日常监管,除集中学习法律常识、公民道德规范外,还经常对其进行谈话开导,劝其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为解决肖某生活上和实际困难,他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帮扶,协调村委会为其申请办理“低保”,并将20亩空地以较为优惠的价格承包给他耕种;联系镇团委、村辖区企业对其女儿上学进行资助,解决了全部学费。有了生活来源,肖某对生活重燃希望,对司法所更加信任,一有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都会到司法所倾诉,通过覃博长期心理辅导,肖某暴躁的脾气有了明显的控制改善,在矫期间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在司法所工作期间,未曾发生一例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及重新犯罪现象。

脚踏实地扎基层,化解矛盾促稳定

他在基层司法所除搞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同时,还得兼顾综治、维稳、防邪、禁毒、信访、扫黑除恶等乡镇工作。黄许镇为旌阳区第一大镇,辖区幅员面积宽、人口基数多、属于城乡结合部,征地拆迁、企业转制、历史遗留等社会问题相当突出,情况相当复杂。面对农村千家万户,百人百姓,什么难事、稀罕事都有可能发生,每件事都需要处理好,不能出差错。为了支持乡镇政府工作,为保一方百姓平安,为群众利益不受侵犯,他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周末加班更是成了常事。


工作中他坚持以民为先,把处理群众问题放在首位、记在心中、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面,覃博同志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观念,紧扣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想办法“破题”,出点子“克难”,主动作为,强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援调对接,充分利用网格员信息收集平台,依托村(居)法律顾问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协调法律顾问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和信访涉稳案件化解工作,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社会风险防控网,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从而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千里驰援大凉山,身心投入为攻坚

2018年7月,覃博同志奔赴凉山州越西县保石乡哈洛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哈洛村系三县交界处,距县城63公里,平均海拔近2900米,属于典型的高二半山区,村民全部为彝族。经动态调整,现在库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10户542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5%。水电不通、手机信号微弱、彝族同胞基本不会汉话、10月开始道路就积冰……面对严峻的工作形势,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他并没有胆怯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敢干敢拼的决心和同驻村工作组带领村民脱贫的信心。

“既然来到了这里,就必须埋头苦干!”在工作中,他常常是“五加二”、“白加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见到他的身影。在党建帮带方面,他与村组干部结成传帮带对子,帮助村干部找准工作切入点,谋划长远发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展村优秀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为村“两委”培养后备人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对村内9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逐户入户查看登记建房问题,并多次督促施工方落实整改,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房屋质量达标;为打通方便村民出行的脱贫奔康致富路,他同驻村工作组每天到现场督促施工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为解决村民寒冬吃水难的问题,他多次爬山到水源地查看,研究提出主水管道铺管方案。在“四好”创建方面,他同驻村工作组其他成员带头表率,带领村民开展“大扫除”活动,引导村民勤洗衣被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漱,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积极组织开展“四好”家庭星级评选活动,设立星级榜,宣传群众身边的典型,大力倡导邻里互助,勤俭节约,勤劳致富等优秀事迹,引导村民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珍惜成果,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覃博用他的满腔热血和身体力行,充分体现了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充分体现了心系大局、克己奉公为基层司法行政事业和脱贫攻坚工作服务的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