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熙 卢鑫 袁继红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5月18日,由绵阳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省级驻绵和绵阳市级新闻媒体开展的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华夏母亲嫘祖故里”盐亭县,深入到绵阳应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西部水产农业现代产业园、农村基层自治和农业产业发展大兴回族乡林园村、永泰镇廉政文化馆,感受、见证盐亭县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法治、平安、和谐、幸福美丽盐亭建设,抓好抓实基层社会治理,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的日新月异变化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四治协同” 推进村民自治提升幸福感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促发展,产业兴村助增收。走进绵阳市唯一的回族乡盐亭县大兴回族乡,这里山清水秀,乡风文明,社会和谐。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在盐亭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坚持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在民族地区基层群众自治上发力,探索出了“四治协同”治理新模式,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得到了实惠,真正享受到了法治建设、村民自治带来的红利。
“自治”为本,激发治理活力。近年来,盐亭县大兴回族乡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组织根基,创新“1+2+N”党组织引领群众自治体系,明确职责边界;搭建议事平台,推进民主协商,建立8个村(居)议室协商平台,利用议事厅、议事祠堂、议事院落、网络议事堂等载体,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健全制度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强化“三联”长效机制,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干部联系群众、致富带头人联系群众的长期关系链。修订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理事、监事章程,明晰人员组成、议事范围、议事规则、议事程序、执行落实措施,有效规范了村民自治行为。
“法治”为要,维护稳定平安。打造法治阵地,构筑法治乡村,创新“1(法律顾问)+N”专兼职法律服务队伍,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9个,由村干部、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组成40人法律服务团队,经过培训后作为法律服务志愿者,及时有效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法律需求服务,实现了乡村法律服务全覆盖;开展普法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定期开展“乡上每月1次、村上每季度1次、寺庙每半年1次”的“3个1”法治讲堂;采取“村民学法、阿訇讲法、法治电影宣传、以案说法、青少年法治课堂”等活动,提升村民和青少年法治意识,大兴回族乡林园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殊荣”;引入“三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多元立体化矛盾纠纷信访化解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乡党政机关干部、老干部、老党员、乡贤等组成第三方评价成员库,实行村乡两级评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德治”为基,引领乡风文明。以评立德,争“新时尚”之风,抓好抓实“脱贫达人”“文明户”“最美逆行者”“农村致富能手”评树活动,典型引领倡导文明新风,推动村民整体素质提升,仅2020年全乡就评选先进典型34人,有5个村获评四川省级文明村,1个村获评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以文养德,铸“共同体”之魂,实施民族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法治文化广场2处、“回民风情厅”1个、“民族文化展示厅”1个;以规促德,追“新风尚”之境,每个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白事简办“123”原则,2020年全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婚丧嫁娶简办53次;利用“红黑榜”加村民积分动态管理,实行“60基本分+40动态考核分”,每月公布1次,形成“日收集、旬汇总、月评议、季回访、年总结”的工作机制,2020年红榜公布243户,黑榜公布87户,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共治”为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部门共治,上下协同,推行“支部+组织”共同治理体系,利用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信用社邮储银行开展金融助民、卫生院开展卫健利民、养老院开展特定对象专救等,推进村民自治多角度参与;社会联治,内外协同,扶持社会共治组织,推行乡贤理事会、老年协会、慈善协会、农业公司、新型经营主体等社会自治组织46个共同参与自治,2020年社会自治组织共出资捐助学生3.2万元,扶贫济困13.2万元,以资助老2.4万元,提出发展建议17条,协调联动及时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帮扶困难群众36人。
种养产业大发展 乡村振兴幸福感大提升
党建引领,“四治协同”,为盐亭县大兴回族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广大回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大提升。
目前,盐亭县大兴回族乡全乡种植业已发展红心蜜柚、尤力克柠檬、杂柑等优质水果4600亩,藤椒、烟薯、山桐子、麦冬等特色产业2400亩;养殖业养牛大户6户存栏2677头,羊存栏7690头,全年回族群众贩运牛羊达3万余头,收入达260余万元;养猪大户6户,已建生猪代养场3处6个单元,在建生猪代养场1处12个单元,生猪存栏8507头,小家禽存栏25万余只,发展特色海虾淡养基地2处200余亩。
该乡注重农产品提质增效,突出品质提升,突出品牌建设,突出营销管理,通过培育本地经济人团队,培养大户和业主电商新业态发展意识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建立线上线下,批发加零售多种销售模式,有效解决农畜产品销售。
因地制宜,突出民族优势,在回民比较集中的松柏村、尖子村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在原林山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突出区位优势,大力倡导老百姓发展时鲜蔬菜以及养殖家禽,作为县城群众的“菜篮子”“肉篮子”基地;突出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生态、文化资源价值,将全乡产业功能区的划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多元发展,经营主体多元化。采取“业主+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布局发展。立足“两区引领”带动全域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以青峰村为中心,打造优质水果、红色基因、国家级传统村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康养区,目前已修缮侯伯英纪念馆,国家级传统村落修缮项目正在施工中。以松柏村为中心,打造牛羊家禽、清真美食、民俗文化、人文自然于一体的川东北回族民俗风情体验区,目前全乡肉羊存栏达7690只,肉牛存栏量2677头,其他禽类25万余只,全乡在外发展清真餐饮的业主达150余家,“松柏村民族团结广场”已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