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30年了,我们终于找回了航航,警官,真的感谢你们,我们这个家终于圆满了!”这是米女士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参加公安部组织的集中认亲仪式上对邛崃市公安局的警官们说的话。
至此,1991年从邛崃市夹关镇走失的航航,终于回到了赵某、米某夫妇身边。
30年的心结 父母从未放弃
1987年,家住邛崃市夹关镇的赵某、米某夫妇和其他家庭一样简单幸福,他们膝下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航航。然而就在1991年的夏天,4岁的航航走失了。孩子走失,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虽然赵某、米某夫妇及时到公安局报了警,然而当年没有天网监控,车站也没有实行实名出行,邛崃市公安局打拐办的民警们虽然做了大量的走访调查工作,案情却没有进展。
“当时我们报警了以后,警官给我们记了笔录,也基本把我们村的村民问遍了的,确实没人看到航航往哪里走了。”赵某说:“但是我们做父母的肯定是不会放弃的。”
30年间,赵某、米某夫妇还寻求了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等帮助,只要听到有像航航的人的线索,不管多远赵某、米某夫妇都会过去求证,30年间他们出行近十万公里,跑遍10多个城市,耗资上万元,但一直没找到航航。
30年的坚守 警方一直在努力
自从接到航航走失的警情后,邛崃市公安局的民警们一直都在努力。虽然随着组织架构的精简,打拐办公室已经撤销,航航走失的案子由刑侦大队接手,每年办案民警都会将卷宗拿出来翻看、梳理案情、走访当年的村民。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DNA技术逐步与公安工作接轨,一旦有新的DNA技术投入应用,民警就会及时上门到赵某、米某夫妇家中采集二人的DNA样本,上报公安部建立起来的全国DNA信息库,尽可能得让赵某、米某的DNA信息全面完善。
同时,民警根据已破获的我省被拐儿童案件分析,被拐儿童大多流向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民警也通过电话、发函等方式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警方密切联系,请他们走访调查本辖区有无怀疑自己被拐卖或者不是亲生的群众,并对这些群众进行采血入库。但由于航航被拐时隔太久远,各地民警开展了大量工作,始终没有确切的线索。
30年的期盼,DNA比对找到儿子
案件的转机出现在2020年年底,好消息终于传来!邛崃市公安局接到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的电话,在全国DNA库中,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一名叫小李的孩子的DNA信息比中了赵某、米某的DNA 信息!
接到反馈,邛崃市公安局与山东省枣庄市公安局迅速反应,共同开展信息采集工作。邛崃市公安局民警在邛崃找到赵某采集最新的DNA样本,将DNA信息采集卡邮寄给远在广州打工的米某,并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教米某如何采集,山东省枣庄市民警也在第一时间找到小李采集DNA样本,并将采集卡邮寄给我局。
收到3张DNA信息采集卡后,邛崃市公安局民警马不停蹄地将采集卡送至成都市公安局刑侦局刑事技术室进行鉴定。经过3个月的细致比对,2021年3月,成都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室下达了确认通知书:小李系赵某、米某夫妇亲生儿子!
2021年4月,办案民警陪同赵某、米某夫妇一起到山东省枣庄市参加了公安部组织的集中认亲仪式。仪式上,赵某、米某和小李相认,赵某、米某夫妇看着儿子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夫妇二人还与温柔大方的儿媳妇、可爱的小孙子拥抱合影,一家人有拉不完的家常,倾诉不尽的思念。至此,破碎了30 年的家庭,终得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