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司法局:打造优质高效便民的法律服务高速路

  
2021-05-20 17:46:44
     

黄冬梅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余力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内江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始终聚焦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成效显著。


人民调解筑防线  化解纠纷舒民心

实现83个镇(街道),1280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向金融、物业管理、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领域拓展,形成了一般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体系”。广泛吸收退休政法干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参与人民调解,通过召开专题推进会、“业务技能大比武”“评星定级”、开展内自同城化,成渝双城经济圈边界联调等方式激发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热情。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732件,调处成功3669件,调处成功率达98.3%,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功能作用。

高效便民尽职责,公证鉴定贴民心

大力推进公证和司法鉴定服务便捷化,对行动不便和偏远地区的群众,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全市公证机构提供上门服务29件,司法鉴定机构提供上门服务73件,其中公证机构提供加班延时服务34次,得到群众的积极好评。指定专人接听咨询电话或接待来访群众,制定遗嘱公证、财产约定公证、继承公证等一次性告知书,真正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全市公证和司法鉴定机构共接听、接待咨询520余人次。为经济困难的群众减免相关费用6000余元。司法鉴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职责,组织开展“为人民办实事 帮扶困难群众”活动,送去扶贫资金3000元。



无偿服务惠民生,法律援助暖民心

依托“12348”法律援助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中心实体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安排律师等专业人员为群众提供免费即时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将刑事审判阶段无辩护律师的案件全部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已重点办理“李某等48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涉黑及关联案件、“包某某等134人电信诈骗罪”等多起典型案件,社会效益明显。积极推行便民服务政策,以两级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援助符合条件或经济确实困难的群众,并依法依规为经济确实困难群众减免相关费用。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提供法律咨询2847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12件。  

以人为本维权益,行政复议得民心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内江市行政复议调解和解暂行规定》,真正实现以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方式化解矛盾。注重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司法所“前哨”作用,在基层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代收点”,方便群众依法便捷维权。强化复议纠错监督,通过通报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情况,征集、发布典型案例等举措,强化行政复议监督指导作用,倒逼行政机关加强和改进政务服务水平。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市新收行政复议案件24件,办结25件(含上期结转13件),直接纠错11件,调解和解6件,行政争议得到妥善化解,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齐发力,普法宣传润民心

充分利用“三八”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等时间节点,以“法律七进”为重要载体,结合社区“双报到”活动,根据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通过专题讲座、以案释法、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开展“法律伴我成长”“民法典进社区”等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在“线下”为群众送上法治“礼包”。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共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4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71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370余人次。同时,积极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便于群众及时获取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在“线上”营造浓厚氛围。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