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天府新区幅员面积723.8平方公里,森林总面积25.25万亩,森林覆盖面积25.38 %,森林蓄积64.4万立方米。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森林防灭火安排部署,眉山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森林防火措施,在新区管委会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在区自然资源局、应急局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坚持把思想认识提升、风险隐患排查、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完善制度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有序推进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
一、抓住“三个层级”,凝聚工作合力。天府新区分局联合各街道(镇)以及自然资源局、应急局注重防灭火工作的学习教育和宣传发动的宽度、深度、温度,采取林区和交通要道挂横幅、城区LED标语、林区刷标语、制作碑牌、开设专栏、发送短信、警车等宣传车车载喇叭流动宣传、“村村通”循环播放,发放农事用火告知书,开展“森林防火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宣传发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领导层高度重视。眉山天府新区及时召开常委会议、管委会常务扩大会议暨区森林防灭专题部署会等,研究部署全区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做到重要会议逢会必讲、逢会必学;二是执行层落实有力。区专项整治办、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镇)快速跟进,对照要求立即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完善“四个清单”,立说立行立改;三是社会面积极响应。林区企业、林权人、村组干部、民兵、广大群众全面落实防灭火责任,投工投劳、相互监督、志愿劝导,全力支持专项整治工作。
二、紧扣“四项重点”,推进基础建设。针对我区防灭火基础设施薄弱,林区主要集中在视高街道、龙马镇、北斗镇等地的实际情况,公安、自然资源、应急、电力、(街道)镇等部门围绕三个重点加快建设。一是建设防火通道。开展专项整治以来,新建防火通道18公里,并已完成12公里防火通道施工设计,后期将完成修建;二是开设防火隔离带。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已完成8条共9.5公里的防火隔离带;三是开设高压输电线路安全带。对林区6条高压输电线路建立安全带,对线路及与树木距离进行安全隐患整改清理;四是建设森林消防水池。按照务实管用、有利于灭火的原则,新建一批森林消防水池,弥补重要点位消防水池空缺;将专用和兼用相结合,明确林区边缘57个蓄水池森林消防功能定位。
三、落实“五个明确”,挂图作战整治。针对火灾隐患点多面广,排查出来的问题比较零散,在整治工作中无从下手、抓不住重点等实际问题,我区创新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采取“五个明确、分片治理、挂图作战”方式。一是明确整治区域。以山脊、沟河、道路等为界,将森林、林地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区域,将北斗镇的4个村、视高街道的5个村、龙马镇的江西村以及锦江镇万亩林地正华村作为整治区域重点;二是明确整治措施。各镇党委政府、公安派出所根据不同时节,围绕祭祀、大节、春夏季露营野炊等重大防范时节全面落实措施,确保林区不生野火;三是明确整治标准。区上统一制定整治标准,由区纪检监察带队,组织公安、自然资源、应急、消防等部门定期进行整治检查验收;四是明确整治时限。区整治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挂图作战,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区整治办将启动问责机制;五是明确整治责任。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公安派出所责任人作为辖区防灭火第一责任人,整改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将严厉问责。截至目前,有两个乡镇负责人被约谈、有2名干部被诫勉谈话。各镇将形成的“五明确”清单和隐患整治示意图,公开公示,自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截止目前,7个镇(街道)已全面完成重点区域划分,正在有序推进整改,我区2021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案事件。
四、制定“五个标准”,着力清除隐患。针对路边防火隔离带建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公安、自然资源部门结合驾乘人员和行人行为习惯、季节特点、基层治理实际,探索制定路边可燃物清除操作规范,制定“五标准。”一是清除宽度明确。要求在公路两边10米内进行全面进行火情隐患清除;二是清除时间清晰。平时每周清理一次,在春季和冬季四天清理一次;三是组织方式多样。以镇、村组为主体,交通、公安、自然资源为辅助,但辅助不走过场,辅助单位至少一月开展一次,可以联合或者分段;四是清除效果必须到位。每次清理必须符合标准和要求,确保清除有效果;五是巡护管理有层次。公安、自然资源、应急局、镇、村组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发挥巡护作用。公安派出所充分利用接出警、巡逻、下村组时机开展巡护。截至目前,发现清理路边可燃物200余公斤,共发动全区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打火队员、巡山护林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共计1300余人次,出动挖掘机、装载机、拖拉机、农用车等89台次,清理路边杂草160余公里。视高街道、北斗镇清理效果明显,在全区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五、解决“三大问题”,提高治理水平。针对镇、村应急救援队伍队员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装备欠缺的实际问题,公安分局、区应急局集中力量在视高街道的团结社区、二峨社区、大坡社区开展村级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试点建设。围绕规范组建方式、强化日常管理、突出作用发挥三个方面,在本村村民中甄选组建一支平均年龄40岁左右、身体健康、常年在家、反应迅速、熟悉地形山势、林区林情、道路交通的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建立管理台账、储备应急物资、落实运输车辆等措施,加强日常管理,确保“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方面,发生火情时配合专业队伍,开展后勤保障、秩序维护、入山引路、余火处置等危险系数较低的工作,并积极参与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林区巡护值守、劝阻和制止违法违规用火行为。另一方面,在防范和应对地质灾害、抗洪抢险、疫情防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过程中,配合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
符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