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重点项目 夯实治理基础:泸州加快推进重点创新项目建设

  
2021-05-25 11:36:52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启动以来,泸州市实行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 突出主线抓项目、围绕重点抓项目、攻坚克难抓项目,集中市域资源力量,加快推进重点创新项目实施,推动解决区域内社会治理共性问题,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科学规划引领项目

成立重点创新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印发《重点创新项目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按储备库、预备库、建设库建立链条式项目库,分谋划形成、发动培育、评估验收、示范带动等4个阶段有序推进项目落实。创新出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重点创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细化项目申报与确定、项目推进与管理、项目保障措施、项目考核管理等,实现对重点创新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进度、竣工验收、示范带动等全过程、规范化的管理。

结合实际编制项目

围绕《全国工作指引》《四川特色指引》中的治理体制机制、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方法编制了“泸州市智慧治理平台”“ 《泸州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等项目;聚焦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编制了“安全隐患职工随手拍平台”“ 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建设”等项目;紧扣群众的诉求、需要编制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绿色家园特殊人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等项目;紧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编制了跨区域边际问题联合联动治理项目。目前,全市共编制市级重点创新项目23个,其中5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创新项目。

分类指导优化项目

加强统筹指导、片区指导、条块指导、重点指导,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分片调研评估、区域协商推进、行业主管部门纵向协商指导机制,定制个性化项目指导方案和实施意见,实现对重点创新项目的精准指导。在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分类确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单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培育单位”启动挂牌,“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提升项目影响力。对省级、市级重点创新项目,分类建立责任帮包清单,分类组织帮包力量,保障项目落地落实。

要素集成保障项目

将重点创新项目建设工作经费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基础设施、人员装备等方面予以保障,主动争取省级以上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参与重点创新项目。建立“三色”管理机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发放“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进度卡,对亮黄卡的滞后提醒项目,由项目推进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协调推动;对亮红卡的严重滞后警告项目,由分管市领导督办推动。加强督促检查,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核、一年一验收制度,定期就责任落实、建设进度、施工安全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对项目精细化跟踪管理。

编辑:贾知若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