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法官刘萍:让田野绽放司法公信之花

  
2021-04-09 09:55:53
     

肖姗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30年来,我从一名“黄毛丫头”成长为全国模范法官,点滴的进步,这都要归功于组织的培养、同志们支持和大安法院这个光荣的团队。”刘萍说。

1991年12月,刘萍开启了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一名“法院人”的人生旅程。基层审判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鲜花和掌声,在繁重的审判工作和琐碎的事务中,在马锡五“审判方式”、宋鱼水的“胜败皆服”、郭兴利的“背篼精神”榜样的感召下,30年来,刘萍扎根基层,迈步在巡回审判路上,让生命焕发青春芳华,让田野绽放公信之花……


向春天出发,为农民工打通司法正义的年关路

2018年,年关将至,天上下着丝丝细雨,寒风中10余名满脸无奈的农民工兄弟,两年来无数次上门催款两手空空,他们通过电话找到了刘萍法官。“看到农民工们粗糙的双手、焦急的眼神,想到他们妻儿老小在家期盼他们回家过年的目光,我决心再忙也要赶在春节前解决本案,让农民工们能好好回家过年……”刘萍这样说道。

办完立案手续已是农历腊月26了,立案当天,刘萍立即到被告单位协调原、被告双方庭前调解,但被告以工程未结算为由拒绝付款,刘萍没有放弃,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历经两天的辛苦工作,最终涉及到8个家庭的农民工们在农历腊月28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钱,农民工深情地对刘萍说,“感谢法官为我们农民工兄弟讨回血汗钱!”刘萍却说:“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我心却在悄然流泪,老百姓从心里信任着法官,而我们做得还不够、还不够呀,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让人民群众时时感受到司法的温暖,这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情系群众,诉源治理绽放和美之花

十年前因与前男友杨某感情纠纷跳桥轻生,导致肢体二级伤残的大安区何市镇村民陈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杨某母亲代为照顾。如今杨某母亲已70高龄,无法再照顾身上伤口早已溃烂化脓的陈某,便将其遗弃在镇政府大门口。接到通知后,刘萍作为何市诉源服务站驻站法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一身溃烂伤口、一脸生无可恋的陈某,刘萍的心在颤动,“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她的生活保障问题,帮助她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陈某唯一的女儿因三岁起就没有与陈某共同生活,母女感情淡漠,不愿赡养陈某,刘萍从母亲养育子女的艰辛开展情感疏导,长达数小时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女儿终于愿意赡养母亲,但她经济较为困难,刘萍又多次电话联系陈某前男友杨某,融情于法,远在新疆的杨某表示愿意帮扶,当陈某拿到司法确认的裁定书后,紧紧拉住刘萍的双手,感激得热泪盈眶“感谢法官,让我们母女团圆和谐相处;家庭的温暖、女儿的孝心让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服务基层: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

作为人民法官,与百姓打交道,主要看你是否心诚,能否解民忧。2021年1月,牛佛镇村民缪某来到牛佛诉源服务站寻求帮助,原来2016年缪某和文某因做生意产生矛盾,文某将缪某的右手大拇指咬断。缪某诉讼至法院,经一、二审法院及省法院判决后,缪某始终不服法院判决,也不满公安机关办案,四处信访申诉,情绪十分激动,大吵大闹,扬言要闹事。

看到缪某受伤后萎缩的手指,刘萍没有因为她是一个信访老户就往外推,而是沉下心来研究她的诉求,对她提出的问题,逐一翻证据原件与她当面核实,在证据面前缪某心悦诚服表示尊重、接受三级法院判决;其后,刘萍又引导文某主动当场履行赔偿义务,两双分开多日的手终于又紧紧握在了一起。这起长达四年矛盾尖锐的涉访涉诉积案,由诉源服务站一站式化解。缪某由衷地说“多亏了法官的调解,让我不花一分钱、不打官司在家门口就解决了纠纷”。

孺子牛精神:调解耕耘出的暖爱

“愿做人民的孺子牛,俯身田野勤耕耘”。2019年8月,刘萍审理了一起提供劳务者损害责任纠纷案,死者受雇主安排劳动时从高空坠下死亡,留下年老残疾的父母和患癌症晚期已肾衰竭的妻子以及一个年幼的子女,而雇主不愿进行赔偿,看到残疾的老人伸手抹着流不出眼泪的眼眶,想到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心,法官的为民情怀油然而生。刘萍拉住老人干枯的手说“李婆婆,你放心,法院会尽力把赔偿款给你追回来的,还你一个公道”,老人蠕动了几下嘴唇没有说出话来,这场意外夺走了老人的儿子,还夺走了她生活的希望。如果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审理,李婆婆和她儿媳小林无法及时获得赔偿,无钱治病,家庭生活也必然陷入困境,刘萍当即找到雇主开展诉前调解,当45万余元赔偿款放在李婆婆手上,此时已经子夜时分。临走的时候,李婆婆拉着刘萍的手哽咽着说:“没想到法官真的把钱给我们追回来了,我本来以为拿不到了也等不到那天,太感谢法官了。”

刘萍说:“初心如炬,使命如山”。基层审理的案件、解决的纠纷大多是一些琐事,却牵涉千家万户。面对群众的诉求,作为法官就是要做到上心、用心、交心,换来人民群众的舒心,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纠纷化为满园春色。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