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记者 蒋京洲
近年来,德昌县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多部门组织开展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工作以来,通过日常监护、救助治疗和服务管理责任落地落实,从源头有效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针对各乡镇(街道)反映部分精神障碍患者没有或者遗失专业精神病防治机构出具的诊断书,从而无法申报“以奖代补”监护补贴这一问题,县委政法委以政法教育整顿惠民实事活动为契机,将拓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渠道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之一。着力通过构建“1+3+N”多元化服务体系关爱特殊群体(“1”是县上出台一个方案,“3”是各乡镇(街道)牵头,组织卫生院、公安派出所开展摸排,“N”是各责任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关心关爱服务工作)。
4月初,县委政法委拟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拓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渠道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四方面为特殊群体办实事,持续推动党委政府相关惠民政策的落地落实。一是组织排查摸底,切实掌握底数。由各乡镇(街道)牵头,组织卫生院、公安派出所、村(社区)等部门,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排查摸底工作。通过医院收集提供、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等方式,对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排摸登记,做到乡镇(街道)不漏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全面摸清辖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底数,对没有或者遗失专业精神病防治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的患者,乡镇(街道)要认真做好统计。二是拓宽服务渠道,集中开展诊断。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乡镇(街道)配合,县卫生健康局邀请专业机构人员深入我县各乡镇(街道)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进行集中诊断,疏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渠道,使更多的患者监护人申报渠道更畅通,认定工作更加精准,服务管理更加到位。三是层层严把审核,落实政策帮扶。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按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申报工作文件要求,层层把关,审核申报材料,并做好“以奖代补”监护补贴的发放工作。四是汇聚部门力量,提升服务质效。县公安局要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患者的走访研判,分类落实管理。要强化责任落实,对纳入信息系统管理的患者要逐一确定责任单位和民警,对未纳入信息系统但有肇事肇祸潜在危险的要重点关注、跟进掌握动态,对流动患者要强化居住地和户籍地的信息沟通。县卫生健康局要严格按照要求为患者提供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要加大随访频次,及时发现苗头。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规范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县民政局要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救助工作,鼓励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对患者家庭提供社会融入、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服务。县残联要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做到对贫困精神残疾人“精确化识别、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要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密切与残疾人的联系,调动精神残疾人家属和残疾人自身积极性。各乡镇(街道)要强化日常排查,加大走访力度,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类隐患,关心帮助患者。
在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心系特殊群体,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宽,为有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奠定扎实基础。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72人,累计在管患者456例,3月随访患者440人,管理率93.22%,规范管理患者数440人,规范管理率93.22%。德昌县今年流浪乞讨经费预算45万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补贴预算14.28万元。为方便患者看病治疗,德昌县医院挂牌开设心理咨询门诊,现有精神科医生一人,兼职,每周服务五天。今年已服务约320余人。德昌县中医院由老病科主任兼职,一周服务两天半,今年服务约800人,服务均为心理咨询,精神科维持治疗。网格员走访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193人次。县民政局今年救助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5人。在为民办实事的道路上,各乡镇(街道)、各部门齐发力,相信这一特殊群体及家庭能更加感受到政府和整个社会带来的更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