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通川公安助力,时隔31年,他终与父母团圆

  
2021-04-14 15:12:01
     

 

不是每一次分别都有重逢的机会!今年34岁的小林是幸运的,3岁时,他疑似被陌生人拐离了达州,31年后的今天终于又踏上家乡土地。4月12日,在达州市公安局通川区分局刑侦大队会议室,一场温馨感人的“团圆行动”认亲仪式如期举行——时隔31年,小林终于与亲生父母团圆相认。警方助力,失散亲人终团圆,这是通川公安在队伍教育整顿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的具体体现。


3岁疑似被拐离达州,长大才知道自己是抱养的

1990年的一天,福大叔(化名)、莉阿姨(化名)一家和往常一样天刚亮就起来忙碌,夫妻两人是双职工家庭,平日里不得不将3岁的儿子小林放在住在通川区胡家坝社区的外婆家照看。当天下午,小林脱离外婆视线在买零食,直到吃晚饭也没有回来。会不会发生意外?被人贩子拐走?想到这里,福大叔一家人连忙开始寻找小林。可谁又能想到,这一寻找找了整整31年。

在长达30余年的寻人生涯里,福大叔和莉阿姨多次辗转奔波于贵州、云南、浙江、内蒙古等地。莉阿姨的包里随身携带着印儿子照片的寻人海报,思念成疾的她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看着儿子的照片痛哭。

在成年之前,小林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他只依稀记得有个叔叔把他从达州带到了河北。但他并不能确认,养父母也只字未提,直到家中一位姐姐告诉他,他是抱养的孩子。2014年,在北京务工的他在当地警方采集了DNA,并入了全国公安机关被拐人员信息库和失踪人员信息库。落叶始终要归根,他想找到他的亲生父母。

民警倾情相助,团圆即将到来

小林走失后,福大叔夫妇俩向通川警方报了案,称怀疑儿子被拐卖。接警后,分局开展了大量调查和寻找工作,一直未能找到。31年来,分局从未放弃案件侦破工作。2009年,分局民警采集了福大叔夫妇的DNA信息,全国公安机关被拐人员信息库和失踪人员信息库,并借助“宝贝回家网”等网络力量,在全国范围加大查找力度。因当年科技发展限制,案情迟迟未能突破。

2021年3月,分局获取一条关键线索,经全国公安机关被拐人员信息库和失踪人员信息库比对,初步确认辖区福大叔、莉阿姨两人的DNA与河北小周(化名)的DNA符合生理学遗传关系,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三人之间的亲子血缘关系。得知该线索后,承办民警李海涛欣喜万分,立即与小周联系,谁知小周的当年留的电话已经是个空号。李海涛一边联系河北警方,一边拜托河北的好朋友帮他寻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海涛终于联系上小周,也就是当年的小林。当福大叔、莉阿姨得知儿子大概率找到了,只需要再做一次DNA检验确认的时候,几乎认为自己在做梦。两人在李海涛办公室,反复地确认,害怕希望再一次变成一场泡影。

回顾寻亲历程,几多艰辛。4月初,根据省公安厅DNA检测,三人确认是亲子血缘关系。分局刑侦大队第一时间组织了三人微信视频连线,生疏的紧张、久别重逢的激动,一时间悉数化成了心酸的眼泪和礼貌的问候。

为这一场相聚,他们等了31年

“在外面漂泊了31年,住过许多房子,回了很多次家,但只有这次我知道我是真的回家了,我想家了!”4月12日早上7时许,达州火车站出站口,小林重新踏上故土。

出站口外,得知小林回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二三十人人,早早地重庆、成都、达州各区县赶到达州,他们捧着鲜花、拉着红火的横幅,还请来了专业的腰鼓队敲锣打鼓地迎接小林回家。一旁的李海涛帮小林拉着行李,指向人群问,“你认得出谁是你妈妈吗?”小林露出笑容指向人群中央,“那一个!”

大步走到父母面前,小林向双亲跪下,思念的泪水和回家的泪水混成一团。看着儿子,福大叔心中五味杂陈,30年前,年仅3岁的儿子个头仅到自己腰部,如今已比自己高出半头。莉阿姨激动地说,“就是林林,就是我们的林林,我的林林终于回来了!”

在众多亲友的见证下,失散多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福大叔说:“在这31年时间里,我们一直苦苦寻找孩子,通过网站、寻子车等方式,到处找,一直没找到。感谢通川公安的民警同志没有放弃,终于在今天帮我们把走失多年的儿子找了回来,我们的心情特别激动,特别高兴,太感谢了!”

夏宁蔚

编辑:夏修露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