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西昌市公安局女民警潘雄荣:绽放在大凉山的警花

  
2021-04-14 22:33:25
     


同事说,她是一个忘我工作的人;家人说,她是一个把事业摆在第一位的人;百姓说,她是一个最可爱的人……她就是绽放在大凉山的警花——全国先进工作者、西昌市公安局女民警潘雄荣。


潘雄荣(前排右一)在公安窗口为群众办证

4月1日上午,潘雄荣出现在凉山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英模报告会上,她在平凡岗位上以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的拳拳之心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的不平凡事迹,让听者心中油然而生感动和敬佩之情。


潘雄荣(左一)上门为一名九旬老人办理居民身份证

小小公安窗口关乎千家万户

从警是潘雄荣儿时的梦想、美好的憧憬,公安队伍是潘雄荣成长的摇篮、拼搏的舞台。1988年深秋,潘雄荣走出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回到故乡凉山州西昌市公安局工作,一干就是32个春夏秋冬。基层派出所有过她匆忙的身影,街道办事处有过她亲切的话语,防爆大队有过她威严的形象,服务窗口有过她一心为民的足迹……这些岗位练就了她的政治信仰、忠诚警魂,也练就了她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

然而,让她最骄傲、最自豪、最无悔的,是在西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从事行政审批工作的10多年美好而难忘的日子。因为在那里,潘雄荣和同事们架起了一座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建起了服务老百姓的窗口,让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了人民警察热情周到的服务。

“如何为老百姓服务?如何为民排忧解难?”这是潘雄荣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她经常挂在嘴上的话题。她深知,公安窗口工作看起来平平淡淡,却关乎着千家万户;户政工作看似小事,却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于是,潘雄荣在公安窗口这个小小的工作台上发光发热,忘我地奔波和操劳;在平凡的行政审批工作中,默默地为当地老百姓奉献着。10多年来,西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共办理居民身份证81万多个,审批各类材料11万余份,处理交通违章800余万条,窗口现场办结率达99%,按时办结率达100%。

伟大源于平凡,高尚出于奉献,英雄来自人民!正因为潘雄荣兢兢业业,勤政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给予了她肯定和荣誉。自2014年以来,潘雄荣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凉山州优秀共产党员、凉山州劳动模范等15个称号。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2008年初春,西昌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正式“开业”后,潘雄荣和同事们在全面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等工作上下苦功夫,把户政工作延伸到各乡镇、村寨、街道办事处,延伸到每一个有特殊困难和特殊情况的家庭,开辟了“老弱病残”“农民工返乡”等工作日,设立了节假日办证专门窗口、彝汉双语服务窗口、绿色通道,对特殊人群还主动上门办证、送证,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真正让办事群众变“最多跑一次”为“一次都不跑”,深受群众的称赞。

“老人家,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潘雄荣问道。“我觉得很痛,但不知道哪里痛。”老人回答说。2015年初的一天下午,一名有些驼背、面容清瘦的老人拄着拐棍,肩挂一个“蛇皮”口袋来到公安窗口。接待过程中,潘雄荣了解到老人名叫孙志勇,是一名孤寡老人,自幼在外流浪,长期以乞讨为生,户口簿遗失多年,这次是专门来办理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的。得知老人在西昌居无定所,潘雄荣当即安排同事为老人补录户口,并主动与西昌市民政收容所联系,将老人安置到西溪敬老院,让老人有了“家”,吃上了热饭,睡上了好觉。

可是没过几天,老人病了,被敬老院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得知老人的病情急速恶化,潘雄荣带领公安窗口的民警去医院探望。孙志勇老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却拼尽全力不停地向她们点头、微笑。目睹这一幕令人难过的场景,潘雄荣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遗憾的是老人没能挺过来,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还没拿到手,就去世了。

尽力了吗?潘雄荣反问自己。回想起这一个多月来,孙志勇老人因有困难找到她,而她在解决老人的困难时,没有忽略老人的身体状况,也没有继续让老人流落街头。

尽力了。潘雄荣尽力了,敬老院尽力了,医生也尽力了,大家都尽力了,他们让孙志勇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了人间真情,感受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警察的关爱之情、仁爱之心。

优化户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西昌市是凉山州的州府,社会文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水平都远远超过州内其它地区。然而,在一些边远落后的高山少数民族聚居区,依然还有不少的贫困户。西昌市委、市政府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少数民族村民长期以来不重视户口,不在乎小孩出生后及时上户的问题,或由于其它各种原因,导致许多村民成为无户口、无居民身份证。

这些问题,对西昌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精准扶贫带来极大的阻碍,也对这部分人享受农村低保、医保、扶贫资金等国家惠农和扶贫政策造成影响,还对个人出行、打工、办事、子女入学等带来诸多不便,急需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查、摸底、排查、办理这部分人的户口和居民身份证。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到潘雄荣和她的同事们肩上。

面对棘手的问题和艰巨的任务,潘雄荣和同事们没有退缩,勇敢地投入到户政工作中去,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群众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潘雄荣组织和带领公安窗口的同事、当地派出所民警、乡村干部及司法鉴定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入户核查行动。由于部分高山彝族村民居住太过分散,潘雄荣和同事们将办理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的业务工作从公安窗口前移至各乡镇和村委会。为了不让办事群众来回跑,从取调查材料、填表格到审核,都在基层现场一并完成。潘雄荣和同事们在半年时间里跑遍了西昌市所有乡镇和村社,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休息。

通过紧张有序的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潘雄荣和同事们彻底摸清、解决了全市户口问题,给1万余名无户口和无居民身份证的村民解决了落户问题,真真切切地为老百姓办了实事,为西昌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夯实了基础,受到了西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长期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潘雄荣作为女警察,也是血肉之躯。长期连续的超强度工作,让潘雄荣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2011年8月,潘雄荣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并伴右侧淋巴结转移,同年9月在华西医院接受了手术及放疗治疗。躺在病床上的潘雄荣还惦记着工作,舍不得亲人和同事,放不下群众。病情有所好转后,潘雄荣经常打电话给同事,了解单位的工作进度。同事们遇到工作上的棘手事情、疑难问题,也经常在电话里向她请教。因此,潘雄荣住院的那段日子里,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话、接电话。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潘雄荣顺利出院。“我要把生病期间欠下的工作补回来。”回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她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可是,病愈后的潘雄荣身体免疫力大不如前,再加上窗口服务工作接触的人员多,难免对她的健康有一些影响,经常出现感冒、咳嗽、冒汗等不适症状。夜里更是难熬,潘雄荣常常全身冒汗,汗水把枕头、铺盖全部打湿了,她只好起来把枕巾、铺盖换了又睡,睡了又换。这些,只有她的家人最清楚。每当潘雄荣发病时,80岁高龄的母亲最心疼,劝她说:“雄荣,你身体不好,干脆病休,在家好好休息、养病算了。”“妈妈,不怕得,你不要担心,我的身体现在还没有大问题,还撑得起,单位的好多事情还需要我去做,群众的好多困难还需要我去帮,我现在还不能病休,等我退休了再好好养病……”潘雄荣回答说。母亲听了女儿这番话后,默默不语,摇摇头走了。

潘雄荣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彝家女子,一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民警察,一名坚韧不拔、绽放在大凉山上的警花。

米色尔海 孙子拉约

编辑:曾燕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