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俞阳
4月14晚,德阳市公安局罗江区分局万安派出所御营社区民警郑全文接到辖区某村委会干部刘某打来的电话:“郑警官,我怀疑有人诈骗我8万多元钱。”郑全文心里一紧,急忙问道“什么情况,你转款了吗?”原来,刘某前一天下班时突然接到收到一条微信好友验证,备注是上级党委政府某领导,刘某没有多想就通过了验证。没过多久,对方通过微信向刘某发信息称其办事急需费用,想让刘某先借8.8万元应急,并提供了上级领导某司机的转款账号,嘱咐刘某此事要保密。一切都是上级领导的“语气”,让刘某一片茫然。
刘某跟家人商量后,觉得这笔钱数额巨大,担心对方是不是骗子,但又觉得不好直接质问对方,便迅速联系了社区民警。经过仔细分析,对方银行账户显示为广东某地,民警告诉刘某,这是典型的冒充党政领导实施电信诈骗,向陌生微信好友转账时,一定要通过电话向对方再三核实,尽可能与对方见面交易。随后民警嘱咐刘某平时多看看反诈群里发的相关诈骗案例,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安装一些非正规的APP,提高防范意识。
当天下午,地处万安镇辖区的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一名学生张某也通过微信群向警务区民警李春反映自己疑似受到诈骗。经了解,张某因为家庭有些急需资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APP进行贷款,在操作过程中,业务员告知其密码多次输入错误,要求往其提供的账户中打款1万元进行解冻,否则将影响他的征信甚至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张某在向身边同学借钱准备“解冻”,同学告诉他有可能被骗,应该尽快咨询派出所民警。李春向张某详细讲解了网络贷款诈骗“套路”,告知其把下载的贷款APP立即删除,以后要是遇到了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咨询,不要轻信诈骗信息,做到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
针对电信诈骗难防多发情况。为切实提高辖区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尽全力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今年3月以来,罗江区公安分局万安派出所结合当前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向党委政府争取支持,积极推动建立“全民反诈”宣传防范网络体系。近日来,"锁链"式反诈模式初显效。万安派出所已接到数十名市民转账前报警或电话咨询是否受到诈骗,民警也帮助多名群众及时揭穿诈骗“套路”,部分社区主动邀请民警为居民开展“反诈”讲座,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西财天府学院等高校在校内开展了“反诈小视频”征集宣传活动,进一步筑牢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全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