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罗泽曦是攀枝花市东区法院一名基层审判员,2018年6月底,他自愿报名,经省委组织部考察选派,成为攀枝花法院系统唯一一名参加综合帮扶凉山州扶贫攻坚的基层干部,远赴凉山州木里县深度贫困村麦日乡哈朗村担任“四治”专员。
罗泽曦为群众送上“暖冬物资”
告别现代都市的繁华与舒适,一头扎进与世隔绝的深山藏区,罗泽曦把“三线精神”带到扶贫攻坚战场。在哈朗村的三载寒暑,他克服了无电、无网络、无电话信号以及交通闭塞、语言不通、高原不适等困难。他一心一意为贫困群众办实事、想出路、谋发展,帮助全村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让美丽藏村的面貌得到改变。他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来自英雄攀枝花的“吉祥使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2019年被评为全省法院援藏援彝先进个人。
扎根 肩负使命不打退堂鼓
哈朗村位于木里县麦日乡南部,海拔2773米,距木里县城约350公里。从攀枝花市区到哈朗村开车需要3天时间,其中从木里县城到哈朗村是一条修筑在崇山峻岭中的简易公路,10余个小时的车程险象环生。3年前,当罗泽曦第一次来到这个藏族山村时,惊险的旅程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后来,经过颠簸之后,罗泽曦站在了哈朗村面前,看着贫穷落后的村子,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哈朗村破旧简陋的村委会办公房成为罗泽曦和队友的临时驻所。交通闭塞、没有市场买菜、没有地方洗澡、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罗泽曦来说,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另一个世界。
罗泽曦没有退缩和抱怨,他和队友互相帮助、互相鼓劲,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主动适应环境:没有电,就上山找柴烧火做饭;信号不好,就跑到山坡上找信号好的地方打电话;没有水,就自己上山把水源引来;没有地方洗澡,就烧点温水用毛巾随便擦擦;语言不通,就找能说汉语的村组干部帮忙翻译……有段时间,罗泽曦和队友发现水里老是有动物毛发,上山一看,蓄水池里有一只泡胀了的老鼠。罗泽曦说:“当时那种感受,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藏区有多艰苦,我们的工作就有多重要。唯有迎难而上,才能不辱使命。”从报到的那天起,罗泽曦就把组织的重托牢记在心,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来,扎根藏区不打退堂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山深处这个美丽的村子摆脱贫困,让藏区同胞过上好日子。
走心 翻山越岭也要找到你
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罗泽曦和队友驻村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入户走访调研。哈朗村地广人稀,山高谷深。全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138户7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88人,属于深度贫困村、深藏区。村民居住非常分散,组与组之间、户与户之间被大山阻隔。连接村民的道路不少是建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异常险峻,村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有些居住点连摩托车都无法到达,只能手脚并用爬坡上坎。
有一天,罗泽曦和队友搭乘小组长的摩托车前往距离最远的李子贡组走访贫困户。上午9点出发,骑行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下面是几百米深的峡谷,正值雨季,沿途不时能看到山体滑坡的痕迹。第一次搭乘摩托走在这样的山路上,罗泽曦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经过一个浓雾路段后,前方的道路被山上滚落的石块阻断,并有零星落石,罗泽曦和同伴冒着危险以最快的速度帮小组长把摩托车抬离被堵路段,继续行驶1个多小时后才到达李子贡组。
贫困户提绒阿奇居住最为偏远,必经之路是一段修在悬崖上仅容1人通过的小径,罗泽曦小心翼翼步行1个多小时,终于走到提绒阿奇家。调查发现交通不便是提绒阿奇家致贫的重要原因,通过组长翻译,罗泽曦耐心的向提绒阿奇讲解移民搬迁的政策,希望他能尽快搬到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
当天,罗泽曦和队友走访完最后一家贫困户,已经是晚上9点,冒着危险摸黑回到村委会已近零时。经过一天的奔波,罗泽曦和队友早已精疲力尽。但他们顾不得休息,赶紧整理好入户走访资料和准备第二天走访调查的材料。
驻村3年,罗泽曦每个月都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走访调查,帮助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为贫困户找出路、谋发展。累计对全村120户全覆盖走访调查6次,对36户贫困户走访调查15次,宣传扶贫政策1000余人次,徒步行程超过2000公里。
一回生、二回熟,走访拉近了距离,交流消除了障碍,罗泽曦很快成了藏乡村民值得信赖的好朋友。提绒阿奇和另一户贫困户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把家搬到离县城很近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提绒阿奇高兴地说:“以前住的地方路不通电不通,现在样样都通,生活方便多了。”
走访哈朗村扎绒组时,罗泽曦了解到该组有两座木桥年久失修,雨季期间随时可能被冲毁。罗泽曦和队友将问题反映上报,在攀枝花援藏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争取到资金30万元用于修桥及村委会门前道路硬化,极大的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受到村民和村组干部的赞扬,亲切称他为来自英雄攀枝花的“吉祥使者”。
脱贫 我要把梦想照进藏乡
“我是来自英雄攀枝花的一缕阳光,我要把梦想照进美丽藏乡。”罗泽曦围绕治穷、治愚、治毒、治病“四治”工作,尽职尽责为当地群众服务。他挨家挨户走访,充分了解村民的所想、所盼、所求;挨家挨户宣传,把国家的好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到贫困户手里。贫困户次仁偏初利用小额贷款发展养猪养牛,目前存栏猪30头、牛10头;呷绒翁里申请公益岗位成为一名护林员,每个月都增加一份固定收入……罗泽曦和队友为20多户贫困户申请了小额贷款,为10多名贫困家庭成员申请了公益岗位。
哈朗村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大部分村民都没有读过书。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罗泽曦经常到村幼教点开展巡查,并利用村民大会、党建月会等集体会议及入户走访调查向村民宣传“控辍保学”的政策,确保村里学龄前儿童都能到幼教点学习,学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2019年,罗泽曦到攀枝花市联系到爱心捐助物资25个书包、100个作业本,全部捐赠给村上两个幼教点的学生。罗泽曦还利用暑假开设爱心辅导班,集中为全村10余名孩子开展补习辅导。在藏区以这样特别的方式实现了当老师的愿望,这让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罗泽曦感到十分开心。
在罗泽曦的努力下,村民的教育意识越来越强。村民次仁奇丁的儿女过去都没有上过学。现在他早早地把不到6岁的孙女送到了县城上小学。“以前条件不好,我自己没读过书,我娃娃也没读书。现在有两个孙子,我希望他们多学点知识,以后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村民朴实的话语让罗泽曦倍感欣慰。
作为一名法官,罗泽曦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等各种平台和场合,采用讲故事、以案说法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手势和语言宣讲《宪法》《森林法》等村民容易涉及的法律规定,增强藏区人民的国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法律意识。扎实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向村民宣讲毒品的危害,发放相关宣传资料500余份。截至目前,哈朗村无一名涉毒人员。
由于生活习惯、房屋结构和道路设施等原因,哈朗村人畜混居的现象较为普遍,村民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差。为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罗泽曦利用工作经费,为全村138户768人购买了洗脸盆、毛巾、牙膏、牙刷和漱口杯等,为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了理发剪、扫把、撮箕和拖把等。2018年11月,他们结合“暖冬慰问”行动自筹资金6000元,为36户贫困户购买了毛毯。通过每月对村委会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用实际行动引导和帮助村民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避免因病致贫返贫。
改变 不负英雄城市的荣耀
改变,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罗泽曦欣慰地看到,通过实施综合扶贫,哈朗村逐步通电通网络,信息缩短了村民与世界的距离;村组道路逐步得到硬化,村民出行变得安全便捷;新的村委会建起来了,拥有标准医务室、文化书屋、农民夜校等,村民生活开始丰富多彩……罗泽曦的努力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和乡党委、村组干部的认可。
由于藏区条件艰苦、高原缺氧,加之工作繁忙,驻村3年,罗泽曦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体重从120多斤减到100余斤,落下了胃病、血液病、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三年来,他只有节假日才能暂时回攀枝花看望父母及爱人孩子,并抽空到医院问诊拿药。藏区高原紫外线极强,他的皮肤也晒得黝黑。每次回到攀枝花,同事和朋友们都说,援藏三年,罗泽曦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
罗泽曦还清晰地记得,2018年10月初,他和队友在西昌为村民采购好卫生用具后租了一辆皮卡车返回木里县。途经一处山体滑坡路段,在避让前车时,由于道路泥泞湿滑,皮卡车撞上滑坡体土堆发生侧翻。事故发生后,罗泽曦顾不上查看伤情,赶紧将散落一地的卫生用具搬到路边,避免物资受损。
在藏区的3个寒暑,多少次与危险和死神狭路相逢,但他始终没有被吓倒;多少次因病痛而夜难成寐,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干劲;多少次在走访调研途中摔倒受伤,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肩上扛着使命,心中装着群众,他将所有困难和危险都置之度外。
罗泽曦说,在藏区的日子,他想起了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的情景,“藏区的生活工作再苦,也没有我们的先辈创业时更苦。我来自有着三线建设光荣历史的英雄攀枝花,就要不负英雄城的荣耀,能亲历这场载入史册的脱贫攻坚战,也是我人生的莫大荣耀!”
看到藏乡的面貌一天天改变,藏族同胞的生活越来越红火,罗泽曦深感无悔此行,无辱使命,无比自豪。
攀枝花市东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