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第一哨”的铿锵姐妹花

  
2021-04-23 00:25:50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唐万贵 文/图

海拔2000余米,一边要面对强紫外线的骄阳,一边要面对大裂谷的寒风。现在虽然还是春天,但是白天这里的气温达到了30多摄氏度。夜里,大风呼啸,气温骤降。恶劣的气候条件,让检查站的“守护者”们每天都承受着冰火两重天的极大挑战。

攀枝花市田房公安检查站地处G5京昆高速公路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的交界处,是我省通往云南昆明、楚雄、大理和东南亚地区的咽喉部位,也是出滇入川的第一个公安检查站,被称为“四川南大门”“西南第一哨”。



在检查站中,陈红、张宗玉、谢国花是3朵姐妹花,2020年的同一天,她们同时穿上藏青色警服,一起走向训练场,一起来到田房公安检查站参与卡点值守,一起在检查站坚守了400多个日日夜夜,绽放出不一样的“铿锵警色”。


夜晚的检查站,除了过往汽车发动机发出的轰轰声响和偶尔从附近村民家里传来的几声鸡鸣狗吠,更多的是大峡谷狂风怒号的声音。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海拔高,检查站气候环境非常恶劣,夏季紫外线强、冬季气温低,风力太大,导致检查站用电、用水设施经常发生故障,解决水电设施故障是姐妹花们经常做的事情。她们一一认识并且记住了水阀、电闸的位置,也熟悉了水电故障处置流程,一年多以来,她们已经成了检查站的“水电小工”。


检查站距离所属辖区的城区较远,购买物资十分不便,而距离云南省永仁县城反而仅15公里,因此跨省买菜、买生活用品成了陈红她们的“家常便饭”。每周总有那么一两天她们会出现在永仁县城的市场里“大采购”,和这里的很多商家都成了“老熟人”。还能和这些老熟人讲讲价,检查站里食堂的米油盐酱醋茶什么时候用完了、缺什么物资,她们总是一清二楚。

检查站因特殊勤务需要,在备勤大厅安置了四张床铺,供夜班执勤人员临时换岗休息,为了保证夜班执勤人员有干净的休息区域,每隔半个月,张宗玉和陈红就要清洗和更换一次这些床铺。每次都要洗满两缸洗衣机,从更换、清洗到晾晒、收回存放,她们总是说干就干,毫不犹豫。由于风大,晾晒时床单经常连同铁制晾衣杆一起被风吹倒。


冬季,检查站及附近辖区气温低于零下,下水管道经常因油污凝固堵塞,兼职后勤人员的陈红张宗玉,每一次都积极主动的解决管道堵塞问题。用草酸、弹性铁丝、塑料皮塞、小苏打加白醋、管道疏通剂等等,众多疏通方法她们都已熟练掌握。

检查站实行24小时勤务,陈红、张宗玉、谢国花3人到站后,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在一天天的成长中,她们撑起了检查站内勤岗位的一片天,她们轮流在岗在位满足检查站内勤工作的需要。除了日常的后勤保障,她们还要撰写材料、统计数据、上报表格、准备稿件……任务繁忙时,她们还要穿戴上厚重的单警装备在一线开展查缉工作。



“内勤岗位看似是个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安逸岗位,其实不然,这份工作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我们就像检查站的管家,管好大后方的工作才能让一线的战友毫无顾虑地去战斗。”陈红说到。

编辑:徐雯夏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