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刘文慧
2019年,泸州市被授予“2019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2020年9月,泸州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第7名,连续40个月居四川省地级市第1名……近年来,泸州掀起了一股诚信风潮,凭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奖惩机制、“红黑榜”等举措,逐渐构建起了全监管、全覆盖的“三维联动”新型信用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力市场秩序,为泸州高质量发展焕发了新活力。
2.62亿条信用数据
“三维联动”信用监管机制全覆盖
“‘三维信用’是指信用主体的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三维联动’则是指事前的信用承诺管理机制、事中跨部门协同信用分类全流程监管、事后的联合奖惩和创造性信用修复,这在全国都是首创的。”泸州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道。
为构建起全监管、全覆盖的“三维联动”监管机制,泸州编制了涵盖四项信用承诺的事项清单和内容清单,建立了事前信用承诺管理机制;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各类数据为依据,运用模型算法进行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生成企业“合规度等级”,在事中进行动态化、差别化监管;制定联合奖惩“两办法(实施意见、实施细则)+两清单”(措施清单、应用事项清单),将国家、省、市已出台的联合奖惩备忘录分解落实到52个市级部门(单位),确保联合奖惩措施真正落地实施。
截至2020年6月底,泸州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各类信用数据累计2.62亿条,实现企业法人、18岁以上自然人信息归集覆盖率100%,打通公积金、社保、水、气等数据通道,为全市67个部门(单位)提供信用信息查询。
“‘三维联动’信用监管机制能动态反映信用主体的信用合规表现,筛选重点监管对象和预测信用主体未来合规表现,有效提升了监管部门在事中事后环节的监管能力和效率,进一步发挥了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红黑榜”严惩戒,失信者“有痛感”
“你好,是古蔺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吗?我是马某,我的车被广东交警扣留了。我愿意把钱给王某,请你们帮忙联系他一下……”近日,一名失信被执行人马某主动联系了法院。原来,马某为躲避债务一直在东莞市承包建筑工地,在前往工地检查业务时,当地交警发现他名下的车辆已被依法查封,遂将车辆扣留。慌了神的马某主动联系法院,支付了拖欠的20余万元民工工资,这才解封了车辆。
因失信遭惩戒的并不只有马某一人。仅泸州市公布的2020年第二期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涉及自然人1728人,法人或其他组织205个。此外,泸州市还发布了税收领域“红黑榜”名单,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青岛啤酒(泸州)有限公司等1758家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泸州中王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被纳入税收黑名单。
泸州市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高监管效率,我市以司法判决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信用监管信息等企业信用记录为基础,由高到低将合规度等级分为A、B、C、D四级,将合规度为C、D级的企业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大监管力度并采取相应限制措施。各部门可在市信用平台共享信用等级信息,进行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切实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环境氛围。目前,我市已共享红黑名单数据640万余条,完成自动对比17万次,自动奖惩158次,对15836条行政事项进行了联合惩戒,切实让失信‘老赖’有了‘痛感’。”
“贷千金”靠诚信,守信者“尝甜头”
“以前我以为贷款很复杂,必须提供住房门市等抵押物,还要提供报表和流水。没想到现在良好的缴税记录就可以换来贷款额度,而且非常高效,只需要通过手机发起申请指令,几分钟就到账了。”说这话的人名叫杨玉迪,是泸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疫情”期间他通过“云税贷”申请了200万元贷款,解决了公司后续采购备货的资金问题。
“云税贷”是泸州市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力提倡守信受益的价值取向,构建诚实守信的良好营商环境,泸州市还探索开展了“信易批”“信易贷”等多个项目,不断引导协调金融机构运用公共信用信息和分级分类监管结果,推出面向守信主体的普惠金融产品,为不少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不仅是贷款容易,守信主体还能享受‘简化程序、优先办理、容缺受理’等待遇。比如通过我市首创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企业的开办时间可以缩短到18个工作小时以内;通过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企业的投资项目核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6类许可时间都被压缩到6个工作日以内,单个项目为企业缩短办事日程90天以上。这些优化监管措施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让守信者尝到了‘甜头’。”泸州市发改委负责人说。
向守信者打开绿色通道,为失信者划下惩戒红线,看不见的“小诚信”为泸州赢得了摸得着的“大效益”。“诚信泸州”既是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更是支撑其发展的坚实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