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青神:用美丽萤火虫 撬动产业发展

  
2021-03-24 10:12:30
     

守望萤火,初心不渝

为了让萤火虫重新回到大众身边,华中农业大学付新华教授创办了中国首个萤火虫保护组织——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凝聚团队力量寻找中国的萤火虫。


付新华教授感慨地表示:“研究萤火虫是一件浪漫又孤独的事情,我愿用一生时间去追寻那点光亮。”守望萤火研究团队成立之初,曾无意间发现一个满是萤火虫的山村,当团队第二年再去时,只有零星几只萤火虫孤独飞着,这坚定了研究中心保护萤火虫的初心。

萤火虫之光,渺小又明亮,哪里有萤火虫,哪里就有“守望萤火”研究团队跋山涉水的身影。青神丰富的萤火虫资源虽养在深闺,却吸引住了“守望萤火”专家团队的目光。在青神县委、县政府诚挚地邀请下,付新华教授一行人欣然邀约,全面开展青神萤火虫栖息地保护调研工作。

寻萤青神,生态之源

通过为期五个月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湖北研究团队在青神发现了11 处萤火虫栖息地,鉴定出9 种萤火虫,分别是:三叶虫萤、短脚窗萤、黄缘萤、三节熠萤、扁萤、未知珍稀水栖萤(新种)、峨眉黑脉萤、巨窗萤和一种未知萤火虫。调研发现青神县萤火虫种类较为丰富,分布较为广泛,分别在黄水凼、兰厂沟、中岩寺、平羌三峡等地。


青神同周边地区相比,在自然环境、旅游资源上并不占优。但在公认自然环境最好的某些地区,却未发现青神如此种类丰富、数量繁多、栖息面积广阔的萤火虫资源。研究中心专家刘全说道:“青神赏萤期间的赏萤体验值非常高,排在整个西南地区首位,这意味着青神县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出色。”

萤火虫作为生态指数物种,是指通过跟萤火虫相关指标,指示某些区域生态环境的好坏,以及相关区域赏萤效果的好坏。青神县萤火虫分布面积平均比例高达83%,赏萤景区最高峰平均密度达到了每平米20 只,青神县萤火虫综合生态指数是4.2 星(最高5 星),种种优秀数据证明了青神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萤萤之光,可以燎原

在青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林业园林局成立青神萤火虫保护研究服务中心,并与来自湖北的专家团队共建“守望萤火”西南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中心。


中心现已完成前期基础工作,初步建立了萤火虫调研监测网络体系。为充分掌握萤火虫生活特性,做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萤火虫工作小组实施了精准技术支撑,运用萤火虫GIS定位系统对萤火虫资源实现全方位监测,同步建立了萤火虫数据库。

根据实际调研情况,研究中心从青神7个乡镇、街道聘请了24名萤火虫监测人员,对监测人员进行上岗专业培训,使监测人员对萤火虫生态保护、工具使用、野外调查等基本知识全面了解掌握。培训当天即上岗,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监测人员的夜间野外调查能力。

青神研究保护服务中心将继续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指导管理,调研收集收集全县萤火虫资源信息,不断更新完善青神萤火虫电子地图;对现有赏萤点的萤火虫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培训;逐步加强青神县各种萤火虫种类、习性等相关技术研究,为青神县萤火虫资源保护提供基础保障。

赵莹

编辑:王硼   校对:曾燕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