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留住乡村记忆

  
2020-10-28 16:06:48
     

  李果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牟廷河 文/图
  
  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变香村。近年来,南部县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思路,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留住乡村记忆、夯实文化阵地、推进文旅融合,以文化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A 以文惠民 提升幸福指数
  
  一方土地,因文化的积淀,成就历史的丹青……

  
  “清早起来走上梁,看见贤妹晒太阳,太阳照在山梁上,贤妹想穿花衣裳……”一阵嘹亮的清唱从舞台中心传遍演出现场的每个角落,流进观众心里。近日,在四川省乡村艺术节南充市南部县分会场的开幕式上,独具南部地方特色的民歌《吼拐》一登台便获得热烈的掌声。

  
  “运用无伴奏合唱和纯男声合唱这种形式来表现‘吼拐’,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是对山歌《吼拐》的传承和发扬。”该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吼拐,其实就是过去交通不便时,“背儿哥”在运输货物时传唱的一种民歌,语言质朴,风趣幽默,流行于南部县双峰、店垭一带。
  
  “这些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该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
  
  “我们有‘川北四绝’,还有大禹文化、农耕文化、钓鱼文化等,可谓博大精深。”该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谈起南部乡村文化时认为,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只有保护好才能传承好。”
  
  一片乡村,因文化的流淌,孕育生命的律动……
  
  行走在南部乡村,只见一栋栋川北民居错落有致,一面面绘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让人耳濡目染。
  
  “美观、大方、实用,一面文化墙就是一道风景。”该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南部县创新文化惠民形式,既注重加大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修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也加强文化阵地的“软件”配置,实施“文化上墙”工程,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教育和引导群众积极向上、自力更生。
  
  “自从村里的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建成后,大家的业余生活过得不一样了,唱歌、跳舞、看书、下棋等,好不热闹。”升钟镇三合村村民何小燕说。在该村的文化广场上,有的村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有的村民跟着动感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文化室内,读书看报的、下棋聊天的,其乐融融。
  
  “将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群众在文化参与中获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好处。”该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转变思路,因地制宜,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大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文化惠民、文化扶志等功能,激发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全县71个乡镇文化站、1039个村文化室(农家书屋)、7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书屋)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补充,并分批启动提档升级工程。同时,依托民间文艺团队,大力实施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年均开展送戏、送书、送展览、送讲座以及广场舞大赛、歌手赛等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次。
  
  同时,南部县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全面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层文化站(室)错时延时免费开放;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骨干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组织举办工艺美术、书画摄影、演讲征文、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B 以文富民 激发乡村活力
  
  一片湖,因文化的滋养,迸发出无限生机……

  
  秋日里的八尔湖风景区,仍然充满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昔日的淹没区变成了“古村有神韵、田园尽花香、塘中鱼戏莲、青山白鹭傍、农家饭菜香、湖湾清波荡”的魅力乡村,成为“游湖路、川北房、绿水碧、满村香”的“桃花源”。
  
  夜晚,八尔湖畔又是一片灿烂光景,错落有致的草木在彩色灯光衬托下,显得愈加美丽。游船游弋在八尔湖中,假山、岛屿、音乐喷泉光影秀点缀其间,光影浮动,恍如人间天堂。
  
  旅游开发让群众参与其中,赚到了收入,尝到了甜头。“我家办起了农家乐,收入比以前不知翻了多少倍。”村民姚素琼开心地说。
  
  走进升水镇临江坪村村民宋坤明家,只见剪纸、树皮画、根雕等作品摆满大厅。小院里,三五成群的游人正在欣赏拍照。作为南部县的民间根雕艺人,宋坤明的渔家乐充满了乡土文艺范儿,成了备受游客追捧的“景点”。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新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八尔湖、升钟湖旅游开发就是很好的例子。像这样的例子在南部还有很多。

  
  近年来,南部县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培育,特别是非遗的保护,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价值、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市场价值。深度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承性原则、相融性原则、群众性原则,高度重视“一村一韵”的规划,精心打造文化+山水、文化+产业、文化+民居、文化+人文等方面的综合体,创新乡村文化的表现手法。
  
  南部县文广旅局主要负责人认为,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

  
  目前,南部县开发了以根雕、树皮画、傩戏面具等为主的创意文化产品,打造了以桂花茶、蛋壳画、嘉陵江奇石等为主的文化产品,南部县文化类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文化经营总产值上亿元。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正成为引领农民致富奔康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