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举措 不丢基本功
成都检察“十三五”规划很扎实
本报记者 王一多
会议现场
成都市检察院检察长吕瑶在会上作报告
9月6日,成都市第十一次检察工作会议在市检察院召开,市检察院检察长吕瑶在会上作了题为《服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的报告,回顾了“十二五”以来的成都检察工作,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成都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成都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下称《规划纲要》)已于近日完成,《规划纲要》全文近4万字,从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等10个板块提出要求。《规划纲要》内容明确而且扎实,今后五年成都检察工作的思路和路径逐渐明晰。同时,吕瑶在会上也指出,成都检察正面临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司法体制改革、成都经济社会巨大发展潜力三大机遇,这些给检察工作带来发展的前景和动力。
记者发现,《规划纲要》和检察长报告均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提到首位,奠定了检察机关的服务基调,同时,记者也从中看到成都检察一些新举措,例如,提出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并首次将检察公共关系纳入规划之中。
关键词一:服务保障
推进三项建设 为成都发展护航
“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充分把握基本市情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吕瑶在报告中指出。而《规划纲要》中也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服务和保障成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
检察机关如何切实增强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吕瑶指出,要重点把握注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依法稳妥处理重大敏感案件、注重预防化解风险隐患等三个环节。这就要求要正确处理惩治犯罪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把握犯罪新特点新趋向,防止系统性社会性风险,保护新兴生产力。
“服务保障”最基本的就是提供治安安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成都检察机关要推进平安成都建设。围绕平安成都建设,不断完善依法从快办理重大暴力刑事犯罪的工作机制;通过各类专项打击行动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食品健康安全等。重点打击毒品犯罪、经济犯罪、互联网领域犯罪三类典型案件,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此外,《规划纲要》还明确了法治成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推进工作。对于职务犯罪,成都检察机关将一直坚持紧抓大案要案不放松,坚决查办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职务犯罪,坚决查办危害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重大经济政策实施、影响重大改革举措落实的职务犯罪,严肃查办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群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认真查办发生在生态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
关键词二:监督体系
夯实基本功 提高监督能力
检察机关最主要的职能是行使检察权,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检察监督体系概念。今年7月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检察监督体系、提高检察监督能力”,指出检察监督主要包括刑事检察、职务犯罪侦查预防、民事检察、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内容。此次成都市第十一次检察工作会议上,吕瑶特别强调,全市检察机关必须要牢牢把握‘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面临的新趋势新要求,把构建检察监督体系,提升检察监督能力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作为《规划纲要》的第三篇,共用了九个章节进行阐释,占了《规划纲要》的最大篇幅。
吕瑶的报告中则提炼为五个方面。一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刑事检察必须法治化、现代化,以适应新的形势。完善刑事诉讼监督工作机制,推动刑事诉讼监督进一步向“理性监督、质效优先和监督常态化”转变。完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机制,把日常监督与专项检察相结合,针对刑事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法律监督。
二是,在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工作模式的完善上,进一步健全线索分析研判机制,完善初查制度,建立健全全面取证和证据质量审查、排除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纵向侦查指挥和横向侦查协作,强化跨区域办案情况及时通报和信息交流,实行区域联动办案。着力推进侦查信息平台、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信息查询机制建设,构建案件信息通报等制度。要进一步提高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与纪检监察等机构的线索通报、移送等工作制度,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三是,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必须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创新发展,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健全“民事诉讼监督、支持起诉、民事公益诉讼”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民事检察工作格局,加大行政检察工作力度,更好维护司法公正。
四是,控告申诉检察要全面发展,健全集信访、举报、纠错、赔偿、救助于一体的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体系,畅通“信、访、网、电”等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民行申诉案件引导当事人和解机制,稳步探索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加大刑事申诉、国家赔偿案件办理力度,健全公开审查和异地审查制度,深入推行刑事申诉案件反向审视和国家赔偿分析报告制度。
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也需往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建设方向推进。
五是,继续加强未检专门机构、专门办案组织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体系,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关护体系、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工作支持机制等。
关键词三:检察公共关系
建立良性的检媒关系
“加强检察机关互动型、主动型、开放型公共关系建设,不断深化检媒关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实现检察工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积极提升成都检察亲和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是成都检察机关第一次将建设公共关系纳入五年规划之中。“建立良好的检察公共关系能促进检察机关公信力的提高,而公信力的提升能反向推动公正司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成都市检察院政治部宣传处相关负责人做了进一步阐释。
近年来,成都检察机关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创新检务公开载体和平台,完善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深化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目前,依托检察服务大厅,已形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并整合了12309、民生服务热线等功能,研发检察服务信息平台。
针对检察公共关系,《规划纲要》首先要求要建立良性的检媒关系,加强检察新闻宣传,构建多层次传播格局。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按照规划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创新宣传表达方式,提高检察宣传的可看性、可读性,用精彩的内容、生动的语言、灵活的形式吸收社会大众。《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加强自媒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打造检察新媒体联盟矩阵。
关于检察公共关系的建立,吕瑶在会上还谈到要完善接受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代表委员联络机制,构建新型检律关系,拓展人民监督员途径,充分调动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的积极性,共同汇聚形成支持成都检察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