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 熊隽菡
“曾经的我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开始吸毒后,我逐渐丧失了自我,踏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站在四川省女子监狱“改造故事汇”教育改造主题活动的舞台上,罪犯李某真诚讲述自身改造心路。看着李某在台上的真情流露,台下的省女子监狱四监区民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穷尽办法 民警打开她的心结
罪犯李某,现年37岁,因抢劫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2017年送至省女子监狱服刑改造。初入监狱,李某身份意识差,性格极端,好胜心强,入监仅两个月就与其他罪犯发生多起矛盾。后来分至四监区后,她自私、固执、睚眦必报诸多性格缺陷更是显露无遗。2018年6月,李某因琐事与一名罪犯发生争执,她情绪激动,准备动手打人,被民警及时制止并依规扣分处理。面对民警的谈话教育,她始终一言不发,歪头斜视,内心毫无悔改之心。
“人是可以改造的,就是政策和方法要正确才行。”监区长石婷对李某的教转始终抱着坚定的心态。面对这样一名顽固的“刺头”,监区组织成立专班小组,召开专案分析会,对罪犯李某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剖析,统一民警各方意见后,监区决定对李某的教育改造展开攻坚。
查阅档案资料、观察日常行为、持续谈心谈话……民警采取多种方式尝试去了解她、接近她、温暖她。尽管李某对民警的教育始终表现出一副抗拒的态度,但监区民警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在一次谈心谈话中发现李某的心结。李某从小父母离异,13岁便流落他乡自我谋生,属于无会见、无信件、无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童年的创伤或许是李某性格敏感、自私冷漠的成因。于是,民警决定以寻找家人为突破口,打开李某的心结。
为搭建新生路上的亲情桥梁,监区民警联系李某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帮助寻找她的家人。在民警不懈努力、多方联系下,终于获取到了李某母亲的住址。民警随即开展实地走访,如实将李某近况告知其母亲,并说服她来狱会见,帮助李某重拾希望,积极改造。
2019年10月,母女二人终于隔着玻璃相见了。看着母亲迎面走来,李某早已泣不成声。两人拿着电话相对无言、泪流满面,过了很久李某才开口喊出一句:“妈!”这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仿佛要把这20多年来的辛酸委屈全部宣泄出来。母亲在那头听着,嘴里重复着:“我的女儿,你受苦了,是妈妈对不起你……”
7年改造“刺头”终于重生
在民警几年如一日的努力下,李某终于放下了曾经的固执和冷漠,心被一点点融化,她的改造目标越发清晰。
李某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擅长制作各种手工作品,监区民警充分鼓励其发挥自身特长,融入监狱、监区组织的各类教育改造活动中。2022年,全省监狱系统开展环保手工大赛,李某积极主动申请参与设计制作,在民警的指导下,她与同改使用卡纸完成了饱含思念与忏悔的手工作品《家》,获得大赛三等奖。今年7月,在“改造故事汇”教育改造主题活动中,李某主动报名表达积极参与意愿,“我想把我沾染毒品,一步步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心路历程告诉大家,希望通过我的故事警示大家,一定要远离毒品。”最终,这篇以《我的“毒”白》为题的演讲取得了三等奖。
经过7年的改造,李某从一个顽固不化的“刺头”转变成一名积极向上的改造者。她的蜕变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重生,也是监狱民警日复一日教育改造罪犯的价值体现。省女子监狱民警始终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如同照亮黑暗的灯塔,引领迷途者找到归家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