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环境成为企业投资的“底气”

  
2019-12-05 09:45:50
     


  高新法院立案大厅


  当事人使用诉讼服务自助终端机


高新法院召开“加强企业保护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恳谈会


    

成都高新区法院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打造司法保障供应链

本报记者 刘冰玉 文/图

今年,是成都市委确立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在年初召开的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中,会议指出要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企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改革创新,培育国际化的投资生态和经营环境。同时,成都高新区召开2019年工作会议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大局助力提升执行合同质效

“执行合同”是世界银行评估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高新区执行合同质效稳步提升,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高新区法院通过诉讼服务改革,推动网上立案诉讼事项远程办理,着力破解异地诉讼、跨域立案难题;推行“分调裁审”改革、电子送达,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缩短审判用时;加快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常态化案件评查机制,由盯人盯案、层层审批向全员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转变;以移动微法院为载体,将立案、查询、调解等事项延伸到手机移动端,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构建“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为群众解决纠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路径。

截至目前,该院已实现网上立案率不低于70%,当场立案率不低于95%,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91.8%执行到位。

便捷推进诉讼服务智能化

“请问需要什么帮助?”近日,记者来到高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刚走进大厅,诉导区工作人员便前来指引。“当事人来法院立案,不懂怎么办?诉导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便会引导当事人前去办理业务。高新区法院对标国际营商环境优化司法保障,要跟上发展的节奏,智能、便捷是关键。”高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杨芬说道。

记者看到,诉讼服务大厅分为诉讼引导区、窗口服务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网上服务区、第三方服务区六大区域。楼上设有“和合智解”e调解空间、先行调解室和速裁法庭。同时,该院诉讼服务大厅按照“大服务、大平台、大辐射”三大要求、“社会化、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构建起了以“线下+线上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点、社区服务站、阳光司法APP、微信微博”为载体的“六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当事人立案时,诉导工作人员会引导当事人前去网上服务区线上自助立案,也可到立案窗口进行线下立案登记。”杨芬表示,近年来,高新区法院加大信息化支撑,升级12368平台电话预约立案、信息查询功能,强化线上多媒介信息公开、咨询办理,推进线上线下同步立案、自助立案,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整合窗口服务功能,优化诉讼引导、诉讼辅导、信访接待等,实现立案、文书领取等一站式服务,变“往返跑”为“一次跑”。

同时,该院聚力审辅事务集约化,打造减负增效综合平台,深度梳理21个流程节点可剥离事务,形成“事务分层、递进剥离、应包尽包、事岗双轨”的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外包模式。着力多元解纷立体化,打造前端调解供需平台,线上开通“和合智解绿色通道”,线下配合先行调解程序前置于登记立案之前的“先调”模式,引入特邀调解员驻院专司诉前调解。推动分调裁审阶段化,打造繁简分流标准平台,设置案件审理“前后台”,将诉讼服务中心构建成大前台,5个民事审判庭作为案件精审后台,收案时进行繁简分流,前台化解80%的简单案件,后台精审20%的复杂案件。

前端连接诉源治理的“点线面”

近日,成都高新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外资企业商事纠纷。

2009至2010年,高新区某外商独资工程公司时任总经理周某未经公司正常决策程序同意,擅自将公司所有的约36.5亩工业用地使用权和约7000平方米地面建筑物作价2630万元与他人成立合资公司,在出资过程中产生的税费将由该工程公司直接负担。周某虽承诺对擅自出资行为承担责任,但与该工程公司就税费金额存在较大争议。因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今年3月,该工程公司以损害公司利益为由将周某起诉至法院。后高新区法院通过主动衔接相关部门,细致耐心释法明理,最终成功化解双方矛盾,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维护了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诉源治理是奠定基础的关键。为此,高新区法院搭建诉源治理的‘点线面’,即以法院为中心点,衔接辖区街道、社区一线调解,实现覆盖整个高新区的线上线下联调辐射面。”高新区法院综合办主任李降兵表示。

这个“点线面”是什么?记者了解到,“点”即该院内部构建的“三维一体”诉调对接机制。“三维”具体是什么?其一是建立“一个中心”,在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基础上建立诉调对接中心,以“1法官+2助理+12特邀调解员”模式,组建三个团队进驻诉调对接中心,承担各类诉非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其二是实施“两个引入”,广泛引入各类社会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进驻法院。其三是做好“三项分流”,即社会调解分流、先调分流、立案分流。“线”即搭建“多方联动”诉调对接平台,以7个业务庭室、2个法庭为单位分片对口联系指导高新区7个街道及12个乡镇,在法院指导下整合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形成内外多元全联动。推进诉调对接中心与各个行业调解组织的衔接及指导工作,包括与保险部门、劳动关系协调部门、房产经纪人协会等建立相应行业调解对接机制。“面”即畅通“高效便捷”诉调对接通道,形成线上线下联调辐射面。线上,在成都法院率先建设规范的诉讼服务中心“和合智解”e调解空间,开通“和合智解绿色通道”,按照“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原则,鼓励当事人利用线上调解平台化解纠纷。线下,实现调解结果与司法确认相衔接,打造“司法确认快速通道”,实现从申请人提交申请到领取文书1小时内办结的高效模式。同时,实现诉前调解与诉讼程序相衔接,优化调解转诉讼及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明确调解不成转诉讼案件的立案流程。

今年上半年,该院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7天。截至目前,该院已与4家行业协会建立联调机制,高新公证处、保险协会均派人员来该院开展调解工作。

重心推进“保全+立审执”联动专业化

4月,高新区法院通过采取诉前保全的方式促进一起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该案中,某医疗器械公司向高新区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对被申请人某骨科医院名下的财产在4 80万元范围内予以保全。该院承办法官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于立案当天作出民事裁定书对被申请人名下的财产在4 80万元范围内予以查封。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被申请人立即联系法院并积极与申请人进行协商,并达成和解协议,后申请人撤回诉讼请求。“做实诉前保全,常常可有效预防和避免当事双方进入诉讼,既保障了纠纷双方的合法权益,也节约了司法资源。”高新区法院综合办副主任张媛媛表示。

记者了解到,该院全年受理案件总数中,民商事案件数占比超过50%。为应对巨大的案件负担,建立“保全中心”和实施“立审执”联动机制成为该院提升办案效率与办案质量的重要手段。

今年4月,该院设立了保全中心,其中办理诉前、诉中保全案件,并开辟绿色通道,对于确有特殊情况、紧急情况、被申请人可能正在转移财产等案件酌情优先办理。保全中心的设立,有效推进了“立审执”工作联动。

如果保全工作是提高法院审执工作质效的“助推器”,那“立审执”联动机制就是助推法院工作的“强心剂”。高新区法院通过立审执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形成化解纠纷、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合力,做到立审联结、审执联结、执立联结,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沟通协作机制的改革,实现立审执的联动。该院在立案阶段,由法院作出专业的风险预判,积极向当事人传递诉前保全的重要性;在审判阶段,收集与记录义务人财产信息、诉讼保全和明确裁判文书内容等,为后期执行阶段提供有力的辅助;在执行阶段,执行工作人员通过获取前两个阶段相关案件信息后,可快速展开执行工作。

同时,为最大化提升法院办案效率与办案质量,高新区法院还在“立审执”三阶段均进行“机制专业化+团队专业化”建设工作。在立案阶段,该院加强了立案部门诉讼指导、法律释明、风险告知、调解引导与信息流转的义务,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依法及时决定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为审判和执行提供基础、创造条件。

在审理阶段,高新区法院构建了民商事案件的专业化审判团队,选拔了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类案纵向研判能力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法官作为专业审判团队的核心。深化简单民商事案件快速裁判机制,要求民商事案件及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分别缩短7天、15天。并建立“司法确认快速通道”,实现司法确认案件“承诺一小时办结、裁定文书立等可取”的效果。

在执行阶段,该院增加了执行部门及财产核实职责与开展执行涉案款物集中管理改革。并整合全院执行资源,增配执行局各类人员至108人。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实现远程统一指挥、案件统一管理、资源统一协调。积极开展“执行大会战”等专项活动,健全执行“一体化”快执机制,与多家单位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引入淘宝、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推进财产处置,依法制裁拒不执行、阻碍执行等行为。

今年截至11月28日,高新区法院共受理案件36213件,审结28266件,其中办结民商事案件15428件,刑事案件873件,行政案件474件,执行案件11096件。

延伸为企业提供一流司法服务

8月,高新区法院召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恳谈会,20余家区内重点企业受邀参会。此次会议旨在精准了解营商环境建设中企业的司法需求,凝聚共同打造高新区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合力。

今年以来,为有效服务辖区企业经济发展,高新区法院先后召开“构建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府院部门座谈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恳谈会”等会议。针对世界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活动,提供司法建议、维权指导等精准司法服务。向企业发布企业诉讼风险指南、法治问卷调查、金融典型案例等,畅通法院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往来。并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庭审微课堂、法官讲师团等活动,为辖区营造满意的法治营商氛围。

同时,今年,该院还出台了《2019年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服务保障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关于依法保护合法债权、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法律风险的三十项提示》《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及护航民营企业发展相关法律及政策文件汇编》等多项文件,从对接服务、提高效率等方面总体促进辖区营商环境建设。

创新发挥法院司法主导作用

今年,高新区获评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新形势下,未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此,高新区法院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致力创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3C法空间”,以专门法庭(Court)、巡回审理(Circuit)、协同保护(Cooperation)助力高新区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据悉,针对“3C法空间”,该院已设立专门的办公场地,启动了“知产智法庭”建设,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智能化、全天候的智慧审判体系。同时,该院还在辖区天府新谷、天府软件园、菁蓉汇建成三个知识产权巡回审理点,正积极探索在高新西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新东区空港新城设立巡回审理点,致力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半小时服务圈”。并与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签订协同保护协议,在委托调解、专家聘任、普法宣传等方面深入合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营商环境中的司法保护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高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庭成立的十年以来,该庭先后审理了“拉菲”葡萄酒、“LV”“泸州老窖”、金山软件等著名商标侵权纠纷案和侵犯腾讯网络游戏著作权案等,以精品案例印记司法保护进程。并细心梳理案件类型及司法建议,每两年发布一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同时,随着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全社会对提升破产审判工作效率、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提出更高预期,世界银行亦是将“办理破产”列为十大营商环境指标之一。今年7月,高新区法院印发《关于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的工作指引(试行)》,促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成为全省首家出台简化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指导文件的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