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1元就能用上新手机?手机“以租代购”暗藏玄机 亟待依法整治

  
2023-12-29 11:07:2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首付1元即可租用全新的手机?如今,手机市场也悄然兴起了租赁业务,新兴的租赁App以先租后买断方式吸引了不少尝鲜者。但记者在各类论坛、投诉平台发现,不少消费者尝试后,却直呼手机租赁是“高利贷”,称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租手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近3万条投诉,涉及续租加价、买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维修时发现手机实为“翻新机”“资源机”、暴力催收等,甚至有用户反映租到过“赃物”,被警方没收。
  
  近日,有读者通过法治热线向本报反映,称自己也遇到了手机“以租代购”的陷阱。手机“以租代购”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
  
  租金加买断价远超原价,合法合理?
  
  今年1月,成都市民刘先生在一款手机租赁软件上看到一款全新荣耀 X40手机,租金每天3.32元。心动之下,刘先生下了单。截至目前,刘先生已经按时支付了12期租金,共计1213.25元。就当他以为自己将要享受“租满即送”待遇时,却被商家告知:再支付744元买断,或者续租12期,期满直接获得手机所有权,若两种都不选,就要退还手机,租机合同终止。
  
  12月26日,记者下载了多款不同的手机租赁App。在其中某款小程序中,记者看到该小程序正在做活动,宣传页面写着“精选特惠首月一元”广告词十分吸引人。记者随机选择了宣传页上的一款苹果手机,商品详情页面显示,该手机日租金为20.24元。点击右下角的立即抢租按钮后,可以选择手机的租赁方案、颜色和内存等。租赁方案里,除默认的“租完归还/续租/买断”之外,还可选择“租完即送”方案。
  
  记者选择“租完归还/续租/买断”后,立即弹出“恭喜您!您获得0押租的机会,是否立即前往?”显示记者可以选择“立享0押金租好物或同意支付押金2000元租好物。”在手机图片下方,多了一排租用日期的图示,“租期为365天”。在实付款上方有一排小字“我已阅读并同意《订阅及服务相关协议》与《用户协议》与《隐私政策》”,勾选后即可提交订单。
  
  点开《订阅及服务相关协议》后,里面有“融资租赁合同”“平台服务协议”“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其中除甲乙双方外,还有丙方公司。而按照协议,乙方逾期付款的,甲方有权自行或通过委托机构向乙方催讨。乙方同意并授权甲方、丙方及其合作的第三方机构采取公告、电话提醒、短信提醒、委托清欠机构、清收、提起诉讼或仲裁、录入个人征信等形式追究违约责任,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记者查询该款手机同内存版本目前售价为9990元。而在该小程序中选择“租完归还/续租/买断”,选择总订阅费(租金)7387元加上平台显示的买断价5819元后,通过该平台获取这款手机,记者总共需要支付13206元。记者返回后重新选择“租完即送”方案,总订阅费(租金)为12998元。
  
  总金额远超手机市场售价,是否合法合理?
  
  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雪娇表示,目前暂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租赁物品的租金标准作出规定,所以,可以理解为租金可由商家自定。但是“租金+买断价”远超手机售价的问题,如果商家在宣传时存在虚假或者隐瞒相关交易条款内容,则属于虚假宣传及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情形。
  
  此外,商家在相关协议里有融资租赁合同,根据《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租赁物价值评估和定价体系,根据租赁物的价值、其他成本和合理利润等确定租金水平。售后回租业务中,融资租赁公司对租赁物的买入价格应当有合理的、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不得低值高买。
  
  商家索要磕碰划痕折损费,申诉无门?
  
  去年11月,李先生在租赁小程序上租到了一部99新、内存为256G的蓝色手机,租期1年,分12期支付,首期仅需支付1元,之后的11个月每月需支付445.33元。
  
  今年11月12日,租约到期,根据合约,李先生可以选择归还手机,也可以再花6000多元买断该手机。因为买断费用太高,李先生最终选择归还,将手机寄还商家。快递信息显示,11月14日商家已经签收。不过,收到手机后,商家并没有终止合同,而是要李先生支付将近1000元的折损费,或者直接将手机买断。
  
  李先生表示,商家签收之后,发了一张验机报告过来,验机报告载明“手机有一些轻微划痕”“扬声器没有声音”。这样的验收结果,李先生并不认可,他说:“扬声器没声音根本不可能,如果没声音,电话都接不到了。”在寄出手机前,李先生拍了视频留底,从视频看,手机看不出明显划痕。针对这些疑问,对方客服人员目前还没能给出明确回应。
  
  有读者向记者反映,自己在租赁平台租完手机后,商家以手机有磕碰划痕为理由,索要折损费,否则不终止订单。整个租赁过程中,验收手机、折损费定价、违约赔偿等环节,完全由平台和商家决定,用户几乎没有有效的申诉渠道,而且还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蕾冰告诉记者,商家有权自主设置经营活动的规则,但要公平合理,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如果消费者遭遇到商家的不合理收费,一定要保留和商家交易的信息材料,尝试跟商家协商解决。如果商家态度恶劣不予以解决,消费者可以选择向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逾期未还威胁恐吓亲友,暴力催收?
  
  除了到期归还时遇到索要折损费的情况,手机监管锁的问题,也让众多手机租赁用户头疼不已。
  
  所谓的手机监管锁,其实是商家对用户的一种限制,如果用户出现租金逾期或者逾期未归还手机的情况,手机会被锁定。
  
  据媒体报道,上个月,家住贵阳的张先生租用的手机到期,考虑到使用习惯和手机里的资料存储情况,他决定买断该手机。不过,买断之后,商家并没有解除手机的监管锁,而是让张先生自行处理。
  
  张先生说:“他跟我说,平台已经解除了(手机监管锁),客服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我手机上还是显示‘监管’。他现在告诉我,让我恢复出厂设置,如果恢复出厂设置还是不行,就让我刷机。”手机的租赁费用加上买断费用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该手机的官方售价。
  
  “当时也没想这么多,但是在后来还款过程中就发现,每个月还完,最后结算的时候怎么花出去这么多钱,感觉被坑了。”张先生说。
  
  此外,还有读者反映:“在某平台租了一款手机,由于银行卡无法还款,一直没有还款,催收员很少给我打电话,一直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发信息,每天都是恐吓威胁信息,如果不还,就起诉,上门催收。”
  
  王雪娇表示,在借款人未失联的情况下,一直联系及威胁亲友的催债行为属于暴力催收,是违法的,注意保存好相关的短信、电话录音等向相关部门投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以租代购”的模式下,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存在超额支出、隐私泄露、遭遇诈骗等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对于行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查处。
  
  陈音江说:“本身它是一个租赁机构,现在网上有这么多消费者投诉,它的经营模式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应该及时介入,要查清楚这是不是一种合法合理的经营行为,是不是存在隐性的安全风险,是否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陷阱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