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工陷“身份困境”劳动权益谁来保障?

  
2018-03-08 09:14:27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


  
  网约司机、代驾、送餐员、家政工......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个人正与互联网平台绑定,一种新型劳动关系在就业市场渐成气候,网约工群体愈发庞大,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备受关注。
  
  “我又不是他的员工,干吗跟他签劳动合同?”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某地网约车司机对“是否与网约平台签订劳动合同”的询问均予以否定。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网约平台都没有与网约工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相应的五险一金保障。网约工的身份在法律上处于模糊地带,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劳动纠纷,也无法得到法律的完整保护。
  
  对此,相关人士指出,不管互联网时代下生产、经营与服务组织方式怎么变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怎么变化,网约工的权益保障都不可“悬空”。
  
  ●现状 无劳动合同无保障
  
  “入职容易,签合同难。”大连外卖骑手姚建平曾向媒体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工作。
  
  去年年初,姚建平去某外卖平台应聘时,仅出示了身份证和健康证,然后再经过一个简单的培训,第二天就上岗了。“我提出签劳动合同,对方说不用。最后,我们只签了一个协议,保险只有一个人身意外险,而且没有保底工资。对方只是反复强调,如果每天能做30单的话,一个月下来,工资也不低。”姚建平说。
  
  据媒体调查,不同类型和定位的“互联网+”公司,对劳动者管理方式各有不同,有些只与劳动者签订“合作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的很少。同时,“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入行”程序较实体公司或店面简单,而这也为“劳动者”的身份打上了模糊标签。
  
  入行容易,并不意味着入行后也一帆风顺,尤其遇到劳动纠纷想维权时,因为缺少劳动合同,很多人遭遇难题。“出个事故,没法算工伤,自己掏腰包就全赔进去了。”沈阳骑手杨亮曾去咨询过律师,但被告知像他这种签劳动协议的,许多劳动权益都无法保障。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网约平台都没有与网约工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相应的五险一金保障,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可能随意被开除,无法获得赔偿金;工作中受伤,无法获得工伤赔偿;发生纠纷对簿公堂时,其申诉主张也很难得到支持。
  
  ●争议 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2016年8月,7名网约厨师起诉“好厨师”软件平台,成为“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尽管厨师诉求在仲裁阶段没有得到支持,但凸显了这一新型劳动关系带来的新困惑,也将“网约工到底是谁的工”这一议题推向了争论高潮。
  
  目前,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网约工与平台是劳动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和传统的劳动关系相比,这种新兴的关系不能视为劳动关系。平台提供客户资源,收取渠道费用的行为是双方的合作。平台只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非常松散,不存在考勤等约束劳动者的管理制度,劳动者享有充分的自由。基于平台的这种运营模式,必然使双方更倾向于合作关系,即劳务关系。
  
  在司法判例中,法院以“从属性”作为判断劳动关系的依据和法理逻辑,对网约工和网络平台之间的纠纷,更多地判定二者为劳务关系,也有判定为劳动关系的。然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劳动权益保障却有着天壤之别。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如果网约工跟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须为劳动者承担安全、社保等种种责任,其工资工时等制度也严格受劳动法律法规约束;如果是劳务关系,则意味着双方是平等的民事合作关系,其权利义务由《合同法》等法律规定。
  
  目前,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之争,不仅是我国的法律难题,也让全球不少国家感到棘手。
  
  ●观点 权益保障不可“悬空”
  
  “不能用传统的劳动法理论来对网约工与平台间的关系做简单认定。”有律师指出,目前实践中对于劳动关系的确认主要还是沿用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双方主体资格、劳动者是否服从单位管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否属于单位业务组成部分三个方面来认定劳动关系。但在互联网时代,不能再完全照搬上述三要件,还是应当从双方之间的人身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等多方面综合认定双方之间属于何种关系。“但是,无论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网约工的人身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如果是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如果是劳务关系,就需要平台方与网约工之间就提供服务期间受到意外伤害如何处理进行约定。可以通过平台或者自己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来转嫁风险,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律师建议。
  
  依靠第三方抱团取暖
  
  “既然目前与网约工的关系问题还无法确认,那么网络平台可以尽力满足从业者的需求,让平台多点‘人情味’。”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网约平台而言,不用苛责建立全面而广泛的规则制度,尽量满足网约工最希望得到的权益部分,在目前的状况下也不失一种好的过渡方式。
  
  除了网约平台担好东家的责任,也有人提出让工会等部门更多地参与进来。
  
  对于这一点,上海工会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了解,上海总工会2017年将在部分地区探索建立快递行业工会,积极尝试在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护工等群体中开展工会工作,努力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覆盖面。“网约工缺乏归属感,可以帮助他们成立一些行业协会和员工组织,不仅在维权时可以使用集体的力量,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抱团取暖”,有民众提出,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网约工感受温暖。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