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天花乱坠的“保过”宣传忽悠了

  
2017-09-07 09:42:28
     

  别被天花乱坠的“保过”宣传忽悠了
  
  “保过”承诺或违反《广告法》


  
  全国研究生考试预报名系统将在9月下旬开放,各大考研教育培训机构迎来报名旺季,有的机构甚至开设了学费10余万元的天价“保过班”,声称拥有所报考学校的“内部资源”“保证”通过复试,若录取不成功则会向学员退还学费。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有媒体曝光,“内部资源”仅为讲义和教师动态,而所谓“失败即退费”则给退费设置了非常多的限制。
  
  “泄露考题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命题人员不曾透露有关试题或资料,那所谓的内部资料则很可能是一个幌子。如此看来,保过班的培训机构则存在虚假宣传的成分。”律师表示,培训机构所谓有内部资料、承诺“保过”的宣传很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乱象
  
  收费高退款难
  
  在网上搜索“考研培训”,无数培训机构的宣传网站出现在眼前,培训费用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要价最高的则属一些所谓的“保过班”“协议班”,学费甚至超过10万元。这些保过班声称,有“内部资料”,配备“优良师资”,并拥有所报考学校的“内部资源”,“保证”通过复试,若录取不成功则会向学员退还学费。
  
  然而,有媒体调查后发现,所谓“优良师资”多为在校研究生,教师招聘不核实身份学历,“内部资源”仅为讲义和教师动态。而所谓考研“失败即退费”则给退费设置了非常多的限制。
  
  事实上,这样的“保过班”在全国各类考试中大量存在,吸引不少急于求成、投机取巧的备考生及家长报名。
  
  8月31日,有媒体报道,山东德州临邑的周先生为儿子报了高考“保过”的培训班,签过“保过”协议,经过3个月的培训后小周成绩不理想,在申请退费时校方以“迟到六次”为由,拒绝退钱。此事曝光后,学校与周先生就退款事宜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一致:学校退还三分之二的学费。随后,又有几名学生陆续反映遇到相同的遭遇,如今,他们迟迟拿不到学校承诺的退款。
  
  声音
  
  “内部关系”不可信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研培训机构所谓的“内部资源”,大部分是找到某专业老师在读的研究生或者助教,通过他们来获取老师的讲义、最新研究动态等信息,而通过这些学生联系到导师本人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北京一所知名高校具有多年招生经验的老师也表示,某些考研机构打着“有内部关系”的旗号号称“保过”是十分不可信的,“学校是绝不可能泄露研究生考试相关信息的,也坚决杜绝一切暗箱操作行为,建议同学们不要轻信”,该老师表示。“保过失败即退费”更是不可信。据媒体曝光,要想得到退费有各种条件限制。比如,协议中对考生单科成绩设定了分数要求,若考生成绩未能达标则视为考生违约,最终将不予退还学费。此外,相比于直接退费,一些培训机构往往会竭力劝说未考过的学生再复读一年,但教学质量则难以保证。
  
  观点
  
  保证性承诺或违法
  
  教育部印发的《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通知中明确规定:命题人员需签订《保密责任书》,过失泄密和故意泄密行为均须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命题人员不曾透露有关试题,那么‘保过班’培训机构的内部资料则很可能是一个幌子。如此看来,‘保过班’的培训机构则存在虚假宣传的成分。”四川蜀正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毅认为,培训机构这种含有欺骗消费者性质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北京蓝鹏(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英占也提出,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培训机构停止发布广告,消除影响,进行罚款,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不退款可走法律程序
  
  王英占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保过”条款本身有违诚实信用、公平原则,是无效的。但“保过”条款无效,不代表其他的条款也无效。至于消费者未通过考试,培训机构不予退款是否涉嫌违约,则要根据双方签订的培训合同的具体约定和双方针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判断。“其实,如果最后消费者真的如愿以偿,通过了考试,那无可厚非。但事实上,有一些消费者没有通过考试,而且在要求退款过程中并不顺利。”曹毅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先和培训机构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未果,可以提出诉讼,走法律渠道。
  
  清醒对待“保过”承诺
  
  “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逐条阅读约定,并且就不满意的约定和对方进行协商。”曹毅提醒广大备考生及家长,培训合同、“保过”合同应当人手一份,消费者自己一定要保留一份合同原件。最重要的是,备考生应当保持理智,清醒地对待“保过”的承诺,避免上当受骗。
  
  “备考生也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保过班’上,不要有侥幸心理,自身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积极备考。”王英占表示。
  
  本报记者徐毓蔚见习记者夏菲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