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秒变正品快递搞的鬼?
专家:要强化监管,社会共治才是根治假货的最佳途径
你花大价钱海淘回来的“名牌货”可能就出自福建莆田的小作坊。5月21日,有媒体曝光一些快递代收点,帮助莆田假冒运动鞋厂商伪造快递单,虚构海外发货信息的惊人内幕。通过“异地上线”“国际上线”,假货秒变“海淘”正品。
快递沦为虚假海淘的帮凶,究竟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作为当事人之一的顺丰速递方表示,公司一直在跟假海淘黑色产业链做斗争,但单凭企业行为很难杜绝当地伪造海淘订单的现实,社会共治才是根治假货的最佳方案。
也有学者提出,当务之急是要强化监管力量“刮骨疗毒”,将罔顾法律的违法者打下马来,让他们为制假贩假、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付出代价。
事件
快递沦为假海淘帮凶
5月21日,某视频平台上的一段视频曝光了包括顺丰、圆通、申通、百世汇通、中通、韵达在内的快递公司代收点,帮助莆田假冒运动鞋厂商伪造快递单,虚构海外发货信息的内幕。
视频显示,这些快递公司代收点公开向当地生产仿冒耐克、阿迪达斯和新百伦等运动鞋的厂商提供异地上线服务,并搭设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帮助厂商虚构香港、美国等海外发货信息,掩盖真实发货地点,假货摇身一变成了海外代购正品。
在哪里发货,就应该使用哪里的物流代码,这是基本的行业规范。但该视频揭露出一些物流企业故意浑水摸鱼,伪造海外发货地址,堂而皇之地搞“国际上线”服务,一单要多收十几元钱,在明知道这种行为就是给制假售假背书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参与到造假的黑色产业链中。
回应
顺丰:这个锅我们不背
针对此次事件,顺丰方面回应称,当地假货寄递现象一直存在。从地下工厂生产、电商平台销售到黄牛充当中介揽收发运,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据顺丰介绍,2015年至今,顺丰已先后6次向当地执法部门举报,政企联手打击假货集散地。同时,顺丰每年还拒绝收取莆田安福市场快件近300万单。
业内人士表示,单凭企业行为很难杜绝当地伪造海淘订单的现实。以视频中显示从深圳发货的国内快递单为例,黄牛从当地接货后可以组织到异地投递。快递公司方面很难对这种行为作出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打击。
顺丰方面也表示,治理假货不是某家企业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需要全行业、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是根治假货的最佳方案。
观点
“售假共犯”应严惩
“山寨商品冒充海淘固然是严重违法经营行为,但是快递渠道扮演的却是不可或缺的帮凶角色。”有法律工作者指出,假海淘经营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将国货编造成漂洋过海来的海淘货,本身就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涉嫌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合同诈骗罪等刑事犯罪。而一些快递公司明知前者在从事相应的犯罪活动,还是伪造物流单,协作其售假,从法律上说,已经构成了前述犯罪的共犯,应与造假、售假者一并受到法律惩罚。“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性质本身很明确,但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媒介,就可能产生一些‘隔膜’,导致司法打击的强度被打折扣。”该人士表示,这次被曝光的物流企业用假发货地址为假海淘背书,不能再被简单地视为行业“丑闻”,仅仅进行道德谴责和行业自律整改。这种行为应被作为售假犯罪活动的“共犯”来严惩。
强化监管“刮骨疗毒”
假海淘交易能够长期存在的背后是有利于其滋生的土壤。快递沦为帮凶,折射出快递行业监管的诸多漏洞。如快递信息的监管,如何从技术手段上防止信息造假、如何严格落实寄送实名制等,又如,经营行为的监管,如何预防快递经营逾越市场伦理,甚至违法犯罪等,都缺少应有的法律与制度设计以及成熟的管理机制。
前不久,最严快递禁寄新规出台,新规规定禁止假冒侵权物品,给假冒商品假借快递渠道入市设置了门槛。如今看来,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有评论表示,商品快递的管理更需要纳入到法治轨道,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快递企业配合监管对商品准入把关的责任与权利;另一方面划出快递行业参与市场的边界,设置严格的违规与违法成本,避免虚假海淘之类“监守自盗”乱象的发生。
“当法律法规悬于半空,起不到任何威慑与惩戒作用,自然会产生忽悠人的不法商人。”有学者指出,监管机构游离于权责之外,非法生产、销售假海淘才得以购销两旺、供不应求。当务之急需下重拳,强化监管力量“刮骨疗毒”,将罔顾法律的违法者打下马来,让他们为制假贩假、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付出代价。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