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多支户外探险队伍试图徒步穿越秦岭第一高峰鳌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的路线,这在驴友圈中叫做鳌太穿越。然而5月2日,多个户外团体在鳌太线穿越时,遭遇暴风雪,40人被困。陕西秦岭应急救援中心4日接到求助后,展开搜索,截至目前,失联的30多名驴友已全部找到,3人不幸遇难。
公众在关注救援进展的同时,也关注责任在谁、救援费用由谁承担等问题。有人认为,公民遇险获得救助,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国民权利,公共部门应该给予无偿救援;也有人认为,驴友贸然选择违规探险,伤害了家人,浪费了国家资源,就应该承担费用,自担后果。
驴友不走寻常路,出了事,救援费用究竟由谁来掏?
媒体发表评论指出,户外探险不是法外之地,犯错者自担其责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对任性驴友救援费用的负担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
●声音
公共财政该不该埋单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户外探险行业格局较为混乱,很多户外运动都是由个人发起的,整个队伍不设领队,完全自主,费用自理,甚至附带有不少商业利益,基本处于缺乏监管的状态。而驴友天性的冒险精神,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又使得他们怀着侥幸之心逃避监管,罔顾法规,致使灾难不时发生。
多数观点主张救援费用应由驴友自己承担。主要理由是:驴友们所进行的这种野外探险,选择的都是尚未开发路线,是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前往的。旅途存在巨大人身风险,驴友及其组织者是深知的,但为了寻求刺激自甘冒险,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不应由公共财政买单。驴友自身擅闯禁地是有过错的,应该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起责任来。
甚至有人提出,正是因为目前救援活动都由公共财政买单,救援成本为零,才使得越来越多的驴友践踏禁令去冒险,因此,不但应让驴友承担全部救援费用,还应当对其进行惩罚,包括经济制裁。
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救援支出应完全由公共财政买单。理由很简单,组织救援完全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每个公民作为纳税人都预支了这份公共救援费,只有少数公民会真正使用这个费用,但每个公民都是潜在的使用者。
还有第三种声音认为救援费用应由驴友与政府公共财政共同分担。理由是:政府有救助义务,公民作为纳税人已经事先为此项公共服务买过单,但这项公共服务不是无限度的,只能限于一般警力和救援设备的支出,超出部分,如救援人员的加班工资、野外就餐补助和专为此次救援购买物资的支出,以及调用民间救援力量的全部开销都应由驴友自掏腰包。
●资料
违规探险事故频发
鳌太线,海拔高、路况复杂,遇到恶劣天气十分危险,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也是一条国内外专业驴友都向往去挑战的线路。
在5月2日的救援中,被困人员选择的就是两条非常规线路,需要穿越大量无人区。3500米以上是缺氧环境,暴风雪又导致温度和能见度都非常低,这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甚至直接影响着救援人员的安危。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4月1日起,陕西省正式施行新的《陕西省旅游条例》,该《条例》规定,组织“驴友”探险要提前5日备案,否则要处以最高5000元罚款。本次被困人员选择的是两条非常规线路,而且这些线路从去年10月底到今年5月底,禁止任何人穿越,其余时间则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报备,获得批准后才能登山。
鳌太穿越事件不过是众多违规探险的冰山一角……
2016年国庆节前,徒步喀纳斯导致迷路失联的20岁女生任某不幸遇难。而据媒体报道,喀纳斯景区为了此次搜救,累计出动各类救援力量600余人次,车辆5台,马匹40匹,搜救艇48艘次,直升机12架次,搜救面积达到600余平方公里,搜救人员1人冻伤,1人擦伤。
也是在去年国庆期间,湖北20名驴友在宜昌点军区深山进行户外探险时失联,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救,被困人员最终获救。就在同一天,12名驴友违规穿越四川九寨沟景区时遇险,有关部门连夜救援,才得以避免悲剧上演。
●观点
先救援后追偿
有律师指出,根据我国《旅游法》《消防法》及公安部《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的规定,旅游遇险者的营救属于政府的应尽之责,是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所应该履行的义务,因此目前在现实中的营救费用也多由政府来承担,但《旅游法》也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政府动用公共资源去救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不能让公共财政为旅游者的错误行为买单”。有学者认为,很多旅游遇险事故的发生是由旅游者违规探险、乱闯旅游禁区、未按规定进行报备等原因引起的,从这一点来说,既然是旅游者自身的过错导致了险情,耗费公共资源进行营救,那么他们就应该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承担一定的营救成本。
人民法院报评论提出,相关部门不妨依据户外探险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出台科学的规范性制度,明确救援由谁承担费用。同时遵循“两笔账分开算”,“先救援,后追偿”的原则。即政府或社会组织无条件承担救援责任,不能要求先付费后救援,以免产生道德风险。探险者有过错需承担救援费用的,则由救援机构或有权机关依法追偿。这样才能既有效地维护探险者的生命安全,又能切实避免公共资源被肆意浪费,让探险者更加尊重规则,敬畏生命。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