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裸贷何时休?

  
2017-04-13 10:31:08
     

  4月10日,楚天都市报曝出一则题为“裸贷5000元滚成26万!女大学生裸照被发到父亲手机上……”的新闻,女大学生裸贷的话题再次甚嚣尘上。

  其实,裸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16年12月,有人将10G的“裸条”照片及视频打包并在百度网盘发布,167名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亲友联系方式以及私密照片遭到泄露,舆论一时哗然。

  大学生频频陷入裸贷风波,引发各种家庭悲剧。人们从道德层面进行鞭笞的同时,也在呼吁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反思,有效地监管和整治借贷平台,尽可能创建一个干净的资本环境。

  就在该消息曝出的同一天,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出手整治校园借贷,提出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监管部门向校园非法借贷现象作出了回击。

  与此同时,有人士指出,接下来还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强制力来刹住裸贷之风。

  ●案例

  借5000滚成26万

  4月3日,湖北恩施的周先生收到了一条彩信,打开一看,他惊呆了:女儿的裸照出现在了屏幕上。

  周先生的女儿小周是武汉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去年10月,她向裸贷业务员借了5000元,扣除审核费、照片保密费等费用,小周拿到手的钱其实只有2750元。

  按照约定,贷款一周内还清,否则每周要付利息287元,直到钱还清为止。单靠生活费显然是不够的。在业务员的介绍下,小周加入了一个借贷QQ群,找别的借贷平台借钱还债。半年以来,她总共找了30多家借贷平台借钱,去掉手续费,她拿到手的本金共8万多元。但这些钱算上利息,她总共要还近26万元。

  过年期间,小周关掉了手机,债主联系不上她,给其通讯录群发了催债短信。父亲周先生这才知道孩子欠了钱。无奈之下,周先生分两次凑了近4万元给女儿,嘱咐她赶紧将钱还了。4月3日,裸照发到其手机上,周先生彻底崩溃了。他没想到,女儿竟然还欠钱。同时收到裸照的,还有女儿的姑姑、姨妈和同学。4月5日,周先生带女儿报了警。小周无颜面对同学,也担心讨债者找上门,目前,她已跟着父亲一起离开了湖北。

  ●声音

  裸贷绝不是一方的错

  该事件曝光后,媒体、网友对借款女生的不自重和天真唏嘘,同时,也对用这样的手段放贷的网络信贷公司表示谴责。

  人民网对此发表评论:消费主义的抬头是女大学生“献身裸贷”的主要原因。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不少女性已将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即使面临周利息高达20%的贷款,女大学生不惜以身试险。

  网友巅峰倦客认为,大学生大都成年了,要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但是,当自己的权益被侵犯时,也一定要站出来。“深究“裸贷”事件的来龙去脉,绝不是一方的错。部分网络借贷平台,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延伸抵押物的底线,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目前网络借贷平台借贷的乱象。”长江网发文指出,网络借贷长期以来存在监管不严、借贷平台准入门槛底、借贷种类多而杂,不合规不合理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行业症结。

  有媒体提出,高校在校园网贷管理以及学生网贷风险意识教育方面显然存在漏洞和不足。除了学校加强管理以外,教育部门和监督部门也应有所作为。

  ●举措

  银监会出手整治校园贷

  银监会4月10日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意见》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观点

  彻底根除还需多方合力

  近几年,非法的校园网贷平台在高校肆意渗透,“0息0抵押”的广告满天飞,网贷乱象触目惊心。

  有学者认为,大学校园环境已高度开放,社会风险可能从多种途径向校园内部渗透,在校大学生尚未具备足够的信息鉴别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高校倘若能及时筑起一道“过滤网”,这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安全保障,类似小周这样的悲剧发生的概率也将大大降低。

  但仅仅依靠高校加强监管,还远不够堵住裸贷等非法校园贷的生存缝隙。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还需要多方努力。监管部门、教育部门有必要提高重视程度,联合出手、合力成绳,彻底斩断校园裸贷这一黑色利益链条。

  目前,监管部门——银监会已向校园非法借贷现象作出了有力回击。有媒体指出,接下来还要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净化贷款环境,对于此种带有不良动机的恶意贷款要进行严厉打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以法律的强制力来刹住裸贷之风。同时,学生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对超出自己行为能力的事物要抵得住诱惑,维护个人的尊严,不能以牺牲自我隐私为代价来图一时之快。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