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利的“挂证”乱象如何破?

  
2017-03-30 09:49:59
     

  注册会计师证,4万元至4.5万元/年(挂法人);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证,8万元/年;注册一级建筑工程师证,8万元至12万元/2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证,25万元至28万元/3年……今年2月,一张名为“2016年各证书最新挂靠价格一览表”的表格流传网络,一些考试通过率低的资格证书挂靠费甚至超过一些行业工作人员的年均工资水平。

  由于报酬不俗,“挂证”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市场,甚至有人专门为“挂证”考试。但“挂证”之下的“人证分离”也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一些本没有某种资质的企业,借用个人职业资格证轻松获得资质,其承包的工程质量着实让人担忧。“近年来,有关部门逐步加大清理打击‘挂证’行为的力度,‘挂证’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还没有被根治。”近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将治理“挂证”乱象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整治“挂证”乱象的高压态势。

  随后,多方人士表示,要根治“挂证”乱象必须形成合力,除了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还要把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加强监管结合起来,多渠道切断“挂证”灰色利益链。

  ●资料

  “挂证”市场需求旺盛

  “挂证”可谓由来已久。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执业资格实行单位注册,相关单位要想取得资质,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注册人员。另一方面,由于“挂证”费不菲,远远超过职工年收入,催生了考证热,不少大学生即成为考证和挂证的主力军。结果,执业资格证书挂靠,不仅使“租”到证的公司随之提高了资质档次、竞标资质、竞标能力,获得更多利润,而且“挂靠族”一次投入终身受益,堪称“两全其美”,“挂证”灰色利益链应运而生。

  可悲的是,“挂证”市场旺盛的同时,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诚信机制,也直接危及到经济运行的质量及安全,形成随时都可以引爆的安全隐患。

  ●声音

  “挂证”违法成本低

  近年来,相关部委加大了清理整顿力度,“挂证族”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由于背后的利益链条始终没有彻底斩断。“挂证”乱象为何屡禁不止?有评论员认为,一方面,我国需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行业已明显减少,但有的管理部门对企业开办、年检的人员资格权重条件设置过高,企业对职业资格证需求仍在增加;另一方面却是人才短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企业只好“租证”,以应付行政部门对其资质认证、升级或保级等硬性要求,“挂证”才有了生存之地。

  另外,“挂证”的违法违信成本太低,也是“挂证”市场经久不衰的又一大原因。“现行法律对‘挂证’行为仅仅是严令禁止,并没有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从相关部委的处理结果来看,通常也只是对少数违规者吊销注册执业证书、撤销注册等行政处罚,对整个灰色市场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陈雪说,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挂证”行为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回应

  推动“放管服”治理“挂证”乱象

  针对一些拥有注册建筑师、执业药师等资格的人将职业资格证“出租”出去牟利的现象,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治理“挂证”乱象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挂证”需求开始缓解。一方面,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16年共有200多万人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增加了人才供给总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减少了“挂证”需求。知识产权局印发了《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降低了设立专利机构和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的条件,从根源上缓解了“挂证”需求。

  这位负责人说,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负有“挂证”监管的主体责任,要针对本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履行职责,尽快研究提出根治“挂证”的方案。

  ●观点

  多渠道切断利益链条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此前,不同行业的资格证核发人员曾向媒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打破“信息壁垒”。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采集和分享机制,打破彼此的“信息壁垒”,就能摸清监管对象的情况。“社保系统有望在2017年实现全国联网,这将使‘挂证’的难度加大。”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各种“挂证”中,资格证借给挂靠企业注册,而持证者社保仍由实际工作单位缴纳,因此通过社保系统查询企业在职人员,就能及时比对持证者的实际工作单位与注册单位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法律界人士认为,要根治“挂证”,还要立法立规予以严惩。有律师建议,对于无视职业道德的“挂证”者予以行业终生禁入,弄虚作假的企业苛以重罚,必要时列入行业“黑名单”,并纳入诚信体系,实现“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同时,对于“挂证”网站、无良“挂证”论坛、QQ群等,相关部门应当严厉整治、及时清理取缔,尽力堵塞“挂证”的传播渠道和灰色利益空间。“只有把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加强监管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