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

  
2024-05-21 18:16:07
     

7个方面 25项任务 推进四川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正式印发,从7个方面部署25项具体任务,全面推进四川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面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
  
  深化学习培训。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员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体系,常态化开展法治工作部门全战线、全覆盖培训轮训,举办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
  
  深化宣传教育。开展法治宣讲,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及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四川研究阐释、贯彻落实的阶段性成果,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场所、进网络。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深化研究阐释。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加强我省法学学术期刊建设,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建立健全审议重要法规草案对落实和体现党的领导情况进行说明工作机制。健全党委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建设重大事项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加强办事机构自身建设。综合采取述法、法治建设年度报告、考核、督察等方式,进一步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推进法治督察规范化建设,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检察监督配合联动。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持续完善省委党内法规制度,注重省委党内法规同法律法规规章的衔接协调,健全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大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评估,强化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强化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健全保障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机制,确保地方立法、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精神。持续深化宪法宣传教育,坚持宣传、教育、研究共同推进。抓住“关键少数”、重点群体、重点载体、重点阵地,把宪法纳入干部学习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加强青少年宪法教育,常态化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依法有力维护安全稳定。加快推进全省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实施“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等突出违法犯罪,加强禁毒防艾综合防治。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涉众型风险。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防护。修订《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
  
  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加强川渝立法协同,作出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优化“川渝通办”政务服务,出台实施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便捷生活行动事项(2024版)。健全川渝两地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强化统一市场监管执法,深化公平竞争审查交流协作。深化川渝两地跨省域金融、知识产权案件等多层次司法协作,建立健全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失信被执行人联查联控联惩机制,推动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常态机制。加快推进法律服务川渝“一体化”,深入推进川渝公共法律服务“共同体”建设,组织开展第五届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配套制定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方案,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持续完善涉科技创新、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工作。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执法,建立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依法妥善审理涉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案件,全面推动“执破融合”工作,加强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严厉打击虚假诉讼、恶意“维权”等滋扰企业行为。进一步完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环资案件集中管辖机制,推进司法服务保障“双碳”目标创新试点。高质量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中期建设,加快高端法务机构引进和培育,支持区域性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深化重大项目专项法律服务,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常态化推进“送法进企业、进园区”活动。
  
  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攻坚破解“一刀切”执法、运动式执法、逐利执法等突出问题。加强弱势群体及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依法妥善办理涉及医疗、就业、教育等民生案件。扎实开展“司法大拜年”“检护民生”等专项行动,切实兑现涉民生案件胜诉权益。加强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深入开展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综合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做好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扎实做好农民工等重点人群法律援助工作,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实事项目。
  
  持续提升立法工作质效
  
  健全地方立法工作制度机制。修订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立法项目储备管理,深化立法项目调研论证。注重“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探索建立立法快速响应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制性立法。持续探索创新共同立法、协同立法机制和方式。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完善省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更好发挥备案审查监督和纠错功能。健全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政府规章与地方性法规衔接协同。
  
  深化民主立法。进一步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备案审查联系点、立法专家库、立法评估协作基地作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特点优势,健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等制度机制,拓宽公众、企业等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实施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科学编制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2024年立法计划。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宜宾三江新区、促进川菜发展、地质灾害防治等条例,作出关于加快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决定,修订湿地保护、世界遗产保护、科学技术进步等条例。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例,修订农村公路条例。加强改革领域相关立法,确保立法和改革相衔接相促进。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依法规范履行政府职能。全面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扩大“区域通办”“跨省通办”范围。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进部门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全面推广应用依法行政“法治账图”。健全政务守信践诺机制,整治重点领域政府失信行为。健全行政机关落实和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的制度机制。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修订《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快推进合法性审查标准化建设,编制重点领域合法性审查要点指南,健全专家协审机制。加强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和定期清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动态更新,加强与同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衔接。
  
  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大力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在政府网站统一规范公开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信息。完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分级分类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全员轮训。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四川省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平台应用。依法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加强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协作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法规制度。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做好我省相关制度立改废工作。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规程。加强行政复议纠错力度,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和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线索机制。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和应诉质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制定落实《四川省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实施方案》。持续优化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机制,畅通优秀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入额渠道,推进员额跨域统筹使用和省以下法院、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动态统筹调整。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深化执行实施权与裁决权分离改革,加强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完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完善民事强制执行法律监督机制。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院庭长阅核制,分级分类确定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权责,完善办案责任追究制度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实现部分案件电子卷宗网上流转“单轨制”,推动刑事诉讼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和网上闭环运行。
  
  持续完善审判制度机制。推进繁简分流试点,推广减刑、假释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加强专业化审判机制建设,健全提级管辖、再审提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改革,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机构,完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证据标准。完善类案及关联案件强制检索制度,健全法律适用分歧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推动在审查起诉环节刑事辩护全覆盖。
  
  健全司法行政制度。完善监狱执法标准,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依法提升假释制度适用,进一步推进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完善和落实四川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健全社区矫正部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执行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检察监督工作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全覆盖。深化监管执法一体化建设,建立片区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矫正机构和安置帮教机构协同协作机制。深入实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推进中心镇司法所提档升级。优化法律服务行业“两结合”管理,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稳妥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建立健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持续提升全民法治观念。持续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常态化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学习宣传等活动。完善普法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单位履职报告评议制度,深化“以案释法”工作。制定《四川省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扩大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覆盖面,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推进全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完善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持续推进红色法治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挖掘保护和宣传运用,编制《四川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第三批)》《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名录(法律人物篇)》。启动第五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颁布实施《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加快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能升级,建立园区(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统筹跨区域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调配机制。巩固律师资源县域全覆盖成果,持续开展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公益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修订《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组织开展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对口帮扶三年行动。
  
  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巩固全面依法治县“1+8”试点成果,开展小区依法治理试点。以争创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为抓手,强化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推进重点市(县、区)孵化培育。优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空间布局,强化动态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社区(村)法律之家”建设推广。提升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质量。持续深化法律进寺庙“四进七有”,深入推进寺庙“法律明白人”培训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涉藏地区全覆盖法治宣讲,提升宗教事务法治化治理水平。
  
  加强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优势互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面推进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依托综治中心整合基层解纷资源,强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功能,优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推进调解与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深度衔接。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纵深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税务所、商会等创建。健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将诉源治理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巩固提升诉源治理成效。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加快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全面落实四川省《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规划(2021—2025年)〉的工作方案》,制定加强新时代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法学新兴学科建设和涉外法治学科一体建设,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法学研究领军人才计划,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治人才培养。高质量建好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加快培养高素质即战型涉外法治人才。加强地方立法专门人才培养,推进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标准化体系建设,建强行政执法监督队伍,深化行政复议人员能力提升行动,健全法律服务人员培训培养和职称评定机制,加强和充实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