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四川建设重点工作敲定 勾勒法治四川建设新图景 未来五年 法治四川建设这么干

  
2021-10-22 11:58:11
     

 

发布会现场 省司法厅供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2025年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法治四川建设目标如何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城乡基层如何依法治理?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如何满足?……昨(2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法治四川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四川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宣传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世成,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司法厅副厅长王彬针对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了重点解读。
  
  焦点1 勾勒法治四川建设新图景
  
  据介绍,《规划》作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纲领性文件,有三方面特色。
  
  首先,明确提出了“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法治四川建设目标。围绕法治四川、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维护宪法权威、提升法治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形成法治建设合力等5个维度,对2021-2025年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其次,重点突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和城乡基层依法治理。在编制法治四川建设规划时,聚焦如何更好发挥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法治功能,用了两个专章来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和城乡基层依法治理。
  
  第三,鲜明体现了对治蜀兴川的法治经验总结和制度机制创新。《规划》系统总结和承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法治建设特别是“1+8”示范试点的鲜活经验,将“法治账图”模式、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法律七进”和“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清单”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写入《规划》。针对法治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建立全省统一的党内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数据库,打造网上“法律服务超市”,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探索建立互联网“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机制等创新举措,切实增强法治四川建设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实施方案》的特色亮点在于,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从三个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法治护航。强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提出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深化群众最不满意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探索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等,切实解决好法治领域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强调良法善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着力健全社会领域的制度规范,提出加快推进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妇女权益保障、食品药品、粮食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同时推动完善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通过立良法促善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调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通过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培育发展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矛盾调处等法治类社会组织,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整合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纠纷化解力量,探索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推动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焦点2 四方面加力推进川渝法治共同体建设
  

  川渝法治共同建设的进展如何,下一步又有哪些工作重点?李世成表示,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法治服务和保障,既是中央和省委的政治要求,又是政法系统应当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签订协作协议近200份“同城”效应提高
  
  2020年,川渝两地党委政法委签署了《关于提升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 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加强执法司法协作、促进区域法律合作、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对提高两地执法司法“同城”效应作了规划部署。
  
  一年多来,为构建合作协作新格局,各级政法单位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签订双边或多边合作协作协议190余份,召开座谈会、开展交流考察等120余次,谋划实施了“执法司法一体化”“长江上游成渝地区生态保护法治联盟”等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标志性合作项目。同时,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围绕重要经济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等,加强产权平等保护、投资、金融等领域重点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施“中小投资者保护”“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协同提升机制,联合建立川渝司法协作生态保护基地,持续跃升法治供给能级水平。深入推进法律服务产业生态圈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深入推进毗邻地区平安创建,建立跨区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共享跨区域调解组织、联合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政法公共服务建设,38项川渝公安通办事项全面实现异地可办。依托“智慧政法”建设,推动执法司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共建各类法治人才专家库,共享人才资源300余名。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
  
  下一步,全省政法系统将按照《规划》作出的安排部署,从加强平安联创、执法联动、司法协作和服务协同四个方面加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一体化建设。
  
  加强平安联创方面,将进一步完善跨区域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加大对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产业、工程、项目的稳定风险评估,持续完善跨区域安全稳定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川渝边界调解协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形势联合研判预警,着力深化社会治安治理规划对接、项目连接、工作衔接,携手共筑两地平安稳定基石。
  
  加强执法联动方面,将健全川渝两地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调查取证互助、裁量尺度互融、处理结果互认。联合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落实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协作机制,制定跨区域知识产权案件处理规程。开展川渝地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交叉互评,构建川渝一体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为加强司法协作,将深化川渝两地诉讼服务、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智慧法院建设等方面的司法协作,建立健全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打造区域司法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推进两地执行案件信息共享,加大异地执行协助力度。深化川渝刑罚执行协作,共同制定刑罚执行工作地方标准。
  
  在加强服务协同方面,将推进川渝两地“12348法网”并网运行,逐步实现法律服务、警务服务“川渝通办”。推进毗邻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双向延伸,联合打造川渝高竹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川渝边界调解协作机制,共建调解专家库,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事调解中心。
  
  焦点3 明年基本形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标
  

  法治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积极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切实加强人民群众权利保护。
  
  据王彬介绍,《实施方案》主要从“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引导社会主体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标准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包容审慎执法,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行政执法总体上获得较大改善,群众的满意度也日益提高。“《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从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监管水平角度,提出完善细化执法程序流程、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等举措;另一方面,从完善社会监督角度,提出建立信息披露和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依托‘互联网+监管’建立全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等举措。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推行‘免罚清单’、包容审慎精准执法、省级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等举措,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王彬介绍道。
  
  近年来,我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纳入了全省“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升级为全天候24小时响应,探索建立了124项的“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清单,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为提高我省公共法律服务精准性、主动性,不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法律服务需求。《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力实现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标。通过依法建立健全奖励、补贴、租金优惠等激励机制,加强民族地区对口法律帮扶等方式来推动法律服务资源跨区域流动,鼓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地区执业,切实解决民族地区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焦点4 法治建设取得“六个必须”经验启示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依法治省形成新格局;坚持立良法促善治,地方法制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聚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攻坚化解城乡基层治理难题,社会依法治理得到新提升。”新闻发布会上,刘志诚介绍了近年来我省法治建设取得的显着成效。
  
  刘志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2013年底在全国率先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2014年11月作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经过八年的努力,全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得到全面夯实,全社会的法治意识显着提高,为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坚决做到‘六个必须’。必须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省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必须统筹协调一体推进,更加注重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压紧压实法治责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做到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必须不断夯基固本,切实加强城乡基层依法治理。”刘志诚表示,这些经验启示,对推进“十四五”期间法治四川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将其有机融入法治四川建设规划的编制之中,在接续奋进中不断开创四川法治建设新局面。
  
  焦点5 多项举措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
  
  “雪亮工程”覆盖率达92%,“慧眼工程”惠及170余万户,“民安工程”中的“两车卫士”已安装119万辆;截至今年6月,全省21个市州已完成市级综治中心建设,县级综治中心建成183个,实现全省县(市、区)的全覆盖;今年1-9月,全省网格员共上报各类事件689.8万件;今年9月,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45.42%……新闻发布会上,李世成介绍了我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情况。
  
  对于《规划》和《实施方案》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安排,李世成表示,《规划》和《实施方案》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不断探索创新,确保城乡基层治理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规划》从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深化民族地区依法治理等方面对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作出安排部署。”李世成介绍,《实施方案》则从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全面增强社会安全感,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记者看到,《实施方案》提出的具体举措包括:健全社会治理领域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等措施,把社会治理延伸到社会末梢;依法加快市级层面实名登记、社会信用管理、产权保护等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规范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依法保障业主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建立健全学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校内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依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措施,推进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社会关系得到规范协调;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等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等内容。
  
  焦点6 2025年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
  
  《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目标。我省为何提出这一目标,又将如何实现?对此,刘志诚表示,提出这一目标主要是基于三个“准确把握”的考虑: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对四川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四川法治建设的发展方位,准确把握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据了解,未来五年,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扎实推进“西部法治新高地”建设。首先,我省将谋好系列规划。今年,我省还将陆续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四川省“八五”普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法治人才建设规划等,构建起以《法治四川建设规划》为总领的法治建设规划体系。
  
  “我们将抓细任务分解。把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年度、每个部门,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方案,将‘路线图’转换为‘施工图’。”刘志诚表示,还要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各级党委落实本地区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推动解决法治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最后,我省还将用活考核评估,建立法治规划项目台账,完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实施法治建设第三方评估,开展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调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焦点7 政务数据资源管理 已提上立法日程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谈及加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王彬表示,省委高度重视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加快推进全省网信法治建设,扎实抓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去年年底,针对网络上出现散播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患者个人信息的问题,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出台了第15号公告,明确要求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保护,受到群众和网友的好评。
  
  据介绍,为加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规划》提出“完善互联网领域行政执法机制,加强涉网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资源统筹,探索建立互联网信息内容‘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网络社交平台、公众账号等的管理。培育网络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法治建设和网络综合治理各环节”等措施要求。《实施方案》则进一步围绕“完善网络制度规范”“培育良好的网络法治意识”“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等提出了具体举措。
  
  记者了解到,在加快推进网络立法、完善网络制度规范方面,四川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四川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已纳入2021年省政府立法计划制定类和调研类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以及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等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地方立法研究,推动四川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依法治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