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矫正”谱写成都双流社区矫正新篇章

  
2020-11-12 15:51:42
     

为刚性法律提升暖心温度
  
“三维矫正”谱写双流社区矫正新篇章

 

东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学习暨国庆期间安全稳定工作会召开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宣告

 

为社区矫正对象佩戴手环

 

    双司宣 本报记者 周夕又
  
  2011年,还未撤县设区的双流县率先在全国成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亲情回归之家”帮矫中心;5年后,司法部检查组一行检查指导成都市双流区社区矫正工作,认为全区实现了管得住、改造好、帮扶到位;如今,《社区矫正法》出台,双流区立足新起点,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司法“刚度、尺度、温度”,探索实践“法治、自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三维矫正”法,不断推进双流区社区矫正工作迈上新台阶。
  
  云管理实现信息化监控机制维护司法刚度
  
  《社区矫正法》中明确,要求对社区矫正对象中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进行,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从而确保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满后可以顺利地回归社会。“因为女性也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针对未成年人、妇女社区矫正对象制定针对性矫正措施、优化矫正小组,保证更人性化矫正。”双流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中,全区严格落实司法所、社区“双报到”,电话、微信、社区、司法所“见人”制度,落实矫正期间谈工作、谈生活、谈态度、谈想法“四谈”工作;做实每周一次电话汇报、每月一次集中教育、每月一次公益活动、每月一次书面汇报、每月一次谈心谈话、每月一次走访帮扶“六个一”工作。
  
  对于家庭条件不适合改造的未成年人,又该怎么办?双流区司法局实施“4+X包1”工作法,以司法行政干警、村(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家属4类力量为核心组建社区矫正小组,以公益组织、企业、志愿者、专职社工等若干社会力量为辅助,专门帮教1名社区矫正对象,并与派出所联动,建立紧急应急机制,确保监控覆盖率达100%,无脱管、漏管现象发生,也为其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双流区司法局紧跟社会趋势,将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与智能“云管理”模式的构建并轨进行,依托四川省司法行政工作平台,打造“云管理”互联网+无缝管理模式,涵括监控、管理、信息三大子系统,实现电子化办公、信息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任务远程指派、定位监控、异常报警备案、日常监督点验、应急处置指挥、在线学习教育十大功能,并配合电子手环、手机APP、身份证阅读设备、生物识别设备、声像互动设备等多种外围辅助设备,做到精准、适时、声像互动、信息化监控。
  
  不仅如此,双流区司法局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还制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东升街道是我们全区管理服务人口、管理服务体量最大的镇街,我们针对严管、普管、宽管人员制定《东升街道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办法》,针对矫正期间表现行为制定《东升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积分考核暂行办法》,针对吸毒犯罪人员制定《东升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每周尿检制度》等,做到全方位约束、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双流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被动接管转为主动纳管自治把握管控尺度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中心城市城区人口密度逐年增大、流动人员不断增多,社区矫正对象目前呈现基数大、刑种多、情况杂等情况,双流区司法局通过分类矫正、重罪重管、轻罪普管,灵活调整矫正方案,以此来提高日常监管科学化水平。
  
  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双流区司法局开展“三方”调查,首先与矫正对象单独谈话,随后向法检公机关了解情况,最后走访所在街道、村居、家庭,全面摸清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做到社会危险程度、行为能力、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家庭情况、人际关系、矫正态度、职业技能“八清楚”,再经分析研判确认定级后实施动态管理。同时,结合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情况、表现情况和矫正态度,坚持“表现越好,处遇越好,表现越差,监管越严”原则,及时变更监管级别和监管措施,实现社区矫正精准管控,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由被动接管向主动纳管转变。
  
  为确保管理更快捷更有效,双流区司法局还在“严管、普管、宽管”分类管理基础上,探索推行矫正对象管理矫正对象的自治模式,将社区矫正对象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并从热心公益服务、日常表现良好的宽管矫正对象中挑选组长,负责协助开展分组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我们针对重点人员,还划分了特别关注、一般关注两级,要求时刻了解人员动向、行为举止、思想情况,做到每周听声,半月见人,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双流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要求组长每周向司法所汇报各组社区矫正对象动向、日常生活等情况,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期与不定期对组长汇报情况抽查、验证,对组长进行考评,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志愿服务让爱心双循环德治彰显工作温度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由社区矫正志愿者、社区矫正对象和爱心人士、爱心单位发起成立双流区司法局“航都新燃点”公益服务中心,通过社会力量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服务,使他们在公益服务中受到教育,进而不断提高矫正质量和效果。
  
  9月3日,双流区慈善会和双流区司法局新燃点公益服务队来到敬老院开展义剪活动,关心老人日常生活,陪老人聊天。“可以请志愿者帮我剪脚趾甲吗,我怕人家不愿意。”一名90岁婆婆很不好意思的小声问社工。志愿者得知后,陪同婆婆回寝室泡脚,并帮其洗脚、剪指甲,志愿者们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了自己家人,现场一片欢声笑语。“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发动矫正对象参与公益服务活动,不失为帮助矫正对象增强自信、获得社会认可,较快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双流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心的社区矫正对象会员全部实行积分制管理,达到规定积分可以抵扣每月社区服务,同时给予积分较多的社区矫正对象会员调整管理级别、书面表扬等奖励,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公益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切实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和悔罪改过意识,培养公德意识,双流区司法局以在坚持公益服务活动、牵引社区矫正对象加快回归社会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
  
  此外,双流区司法局还针对部分矫正对象文化程度低、求职能力差、心理问题大等情况,发挥管理人员下沉和帮扶关口前移的积极作用,注重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聚力探索社区矫正“阳光5+5”帮扶工程。以“五援手”(心理咨询在精神上慰“心”,精准扶贫在生活上解“困”,就业培训在技术上升“能”,集中教育在学识上增“学”,安置基地在就业上供“岗”)、“五登门”(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一次谈心帮教、一次走访感化、一次解困帮扶、一次就业安置、一次回访问效)的工作开展方式,采用结对一对一帮扶的形式,逐步消除社区矫正对象的抵触心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