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抓住三个关键

  
2020-02-19 10:28:33
     

耿振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工潮”造成的人口单向流动使得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日趋失衡,加速了农村的“空心化”,出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大量的“三留守”现象。同时,城市偏向政策导致城市独聚资源优势,在政策体系方面形成且强化了以城统乡、以工带农的格局,造成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农村在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单向输出。部分农村地区出现治理机构涣散、治理效率低、组织无活力甚至失灵的窘境,增加了农村自我组织、自我治理的困难。农业要发达、农村要兴旺、农民要富裕的“三农”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大障碍。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建设面临着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任务。立足国情农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的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建设崭新的“乡土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是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应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地、钱、人的问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紧紧抓好地、钱、人这三个关键。

首先,要用好“地”。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制度支撑。振兴乡村,要在坚持基本土地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细化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大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制度红利。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善稳定承包权,放活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金融支持,加强对农地农业经营创新的政策激励。二要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强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规划管理和融资服务,建立标准化的农村建设用地分级评价体系和土地交易市场,加强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收入分配机制。三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与优化利用。对于闲置不用的宅基地,从宅基地补偿和房屋拆迁补偿两方面建立有偿的退出机制。对于低效和空闲的宅基地,结合“田、林、路、宅”的立体规划做好再利用。

其次,要管好“钱”。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需要充足、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作为基础,要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医疗、养老等民生福利做起,逐步升级到扩大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转型农村结构。一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公共财政预算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在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投入。二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和扶持。乡村振兴不能再走之前城市发展的“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发展原则,重点规划、投入和引导,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合理利用资源的制度,在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创新,让农业回归绿色的本色。三要加强对农业资金的开发、评估和监督。除了国家公共资金,还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农业资金的来源和活性。对于一些中小型项目,可以建立“中央补贴、地方筹资、有偿使用”的资金开发渠道。同时,更要做好专项资金的评估和监督。

最后,要找对“人”。事靠人做,业由人兴。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有组织地动员城市科研人员、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教师、医生下乡服务,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前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乡村人才建设,最根本最长效的是要大力发展三支人才队伍:乡村党支部领导队伍、乡村农民生产队伍与乡村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一要建设一支清廉守法、有为能干的干部队伍。要做好乡村选举工作,保证德才兼备受村民爱戴的人进入领导组织。要坚决“拍苍蝇”,及时处理贪污腐败分子,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为乡村实现良好治理打下组织基础。二要构建“自培+引进”的新农民建设机制。加大投入和教育,加强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战斗力强的本土队伍。要用优惠的政策和共建共享机制,吸引和用好外来的各种优秀人才。三要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的“轻诉、少诉、无诉”。尤其要借鉴传统乡贤文化,从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离退休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寻找新乡贤,充分发挥乡贤在协调村民纠纷、处理邻里关系、缓和利益冲突、调解家庭矛盾等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